“堯使君,你真的決定辭官了嗎?”
蒲州城。
王行本聽說太守堯君素打算辭官歸隱,當即匆匆趕去太守府,果然見到了正在收拾行囊的堯君素,慌忙出言追問道。
此時的堯君素早就卸去了戎裝,換上了一身輕便的白衣素衫,便收拾自己為數不多的行李邊衝王行本點了點頭道:
“是呀,如今朝廷已經光複了河東,蒲州之危已解,我也該卸甲歸田,回老家去安享晚年了。”
王行本聞言神色越發不解。
因為大業十三年李淵在晉陽起兵,不久便揮師向東,直取關中。
當時鎮守河東郡的屈突通因為擔心大興有失,便留鷹揚郎將堯君素守蒲州,自己則率部回援大興。
可是沒過多久,屈突通便在潼關敗給了劉文靜,最終投降了李淵。
而後,李淵派屈突通去蒲州勸降堯君素,可沒想到堯君素不僅不投降,反而大罵屈突通辜負了天子和代王的信任和重托,還有什麼臉給李淵做說客,罵得屈突通滿臉羞慚,無顏再勸。
眼見勸降不成,李淵便不斷派兵圍攻蒲州,城中形勢岌岌可危,想要強攻下蒲州城。
可堯君素不僅沒有投降,反而越發堅定了死守蒲州的決心。
為此,他特意寫了一封給朝廷的奏章,在上麵向朝廷闡明了自己的死誌。
因為城池被唐軍圍得水泄不通,他便命人造了一隻木鵝,將自己的奏章綁在了木鵝的脖頸處,讓木鵝順著黃河一路漂流向東。
最終,這隻木鵝一路漂到了下遊的河陽城,城中的守軍攔截下了這隻木鵝,也看到了上麵的奏章,便將奏章送去了洛陽,交給了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
楊侗看過奏章之後也深受感動,便封他金紫光祿大夫。
而李淵這邊,眼看蒲州城久攻不下,便又派了之前與堯君素關係不錯的監門直閣龐玉和武衛將軍皇甫無逸去勸降他,可最終還是無法說動堯君素分毫。
李淵沒有辦法,隻能讓堯君素的妻子出麵去勸說堯君素。
可堯君素不僅沒有投降,反而當眾一箭射倒了妻子,以示自己絕不投降之心。
在之後的四年多時間裡,堯君素一直堅守蒲州,一次又一次阻擋住了李淵對蒲州的進攻,哪怕城中已經困難到要靠吃草根樹皮甚至死老鼠為生,也沒有半點投降的念頭,使得蒲州城始終如同一根楔子死死釘在了河東。
如今好不容易堅持到徐世積在蒲津渡大敗唐軍,消除了唐軍對河東的威脅,他們這些守衛蒲州城多年的將士也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聽說現在朝廷正打算對他們這些有功將士論功行賞,其中作為主將堯君素居功至偉,聽說朝廷有意提拔他為兵部尚書,同時加封他為湯陰縣公,作為對他堅守河東多年的嘉獎。
因此,王行本實在是想不明白他們太守為何要在這個時候辭官歸隱。
“堯使君,我不明白,你帶著我們堅守蒲州這麼多年,如今好不容易堅持到了朝廷論功行賞,你為何偏要選在這個時候辭官歸隱呢?”
堯君素停下手頭的動作,看著王行本,淡淡問了一句:
“你覺得我一直堅守蒲州城,隻是為了得到朝廷的賞賜嗎?”
王行本聞言不由老臉一紅,知道自己說錯了話,連忙改口道:
“堯使君,我不是這個意思,我隻是說你帶著大夥兒堅守了蒲州這麼多年,不論什麼賞賜都是你應得的。”
堯君素搖了搖頭:
“若我堯君素是個貪圖賞賜之人,恐怕當初早就跟著屈突通一起投降李淵了。
我之所以一直抱著必死之誌堅守蒲州,不過是為了抱先皇當年的知遇之恩罷了。”
說到此處,堯君素目光漸漸有些縹緲,思緒似乎回到了自己第一次見到先皇楊廣的那一天。
那時候,他作為東魏名將堯雄之後入了晉王府,做了當時還是晉王楊廣的侍從,因為勇猛忠誠,深得楊廣的信任和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