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之所以會對拉攏朱粲之事反應如此之大,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這個朱粲在天下人心中的形象和名聲實在是太差了。
因為朱粲吃人。
大業十一年十二月,朱粲聚眾作亂,號稱“可達寒賊”,他自己則自稱“迦樓羅王”,擁有部眾十萬多人。
之後,他率兵在荊州、沔陽一帶轉戰搶掠,每攻破一個州縣,便大肆劫掠城中的糧食,若是糧食不夠,便烹煮城中的婦人和孩童為食。
他曾經親口跟自己的部將說過:“天下間沒有比人肉更美味的食物了,隻要城中還有人,又何必因為糧食的問題發愁呢!”
甚至哪怕是軍中明明不缺糧食,他也要派兵去各個州縣強征當地的婦人和孩童,將他們擄到軍中充作備用軍糧。
因此,朱粲兵馬所到之處,幾乎都是方圓百裡無人煙。
如此行徑,很難不讓天下人為之憤慨,不少人更是將其視作飄蕩在人世間的惡鬼。
李淵擔心自己若是派使者去拉攏這種食人惡魔,天下人會如何看待自己,又會怎麼看待大唐。
李建成看出了父皇的遲疑,也猜到了他遲疑的原因,便繼續苦口婆心勸說道:
“父皇,朱粲此人以婦孺為食,確實是有悖人倫,引得天下人深惡痛絕。
可如今蕭銑已經歸降隋朝,若是朱粲再歸降隋朝或者被隋軍擊敗,巴蜀將門戶大開。
一旦隋軍逆流而上,染指巴蜀,則巴蜀危矣!
因此,兒臣覺得,與其坐觀隋朝滅掉朱粲,不如將他收為己用,讓他充作巴蜀的屏障,阻止荊襄隋軍的西進。
至於父皇擔心拉攏朱粲會壞了大唐名聲,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父皇完全在朱粲歸唐之後,不斷派人滲透到他的軍中,逐漸將其架空,逼得其不得不入朝為官。
待一切塵埃落定之後,父皇再隨便找個罪名將其處死,也算是給天下人一個交待了。”
聽完李建成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李淵沉思了許久,最終還是緩緩點了點頭道:
“皇兒說得也不無道理,既然如此,朕就派散騎常侍段確去勸降和拉攏這個朱粲吧。”
聽到父皇采納了自己的第一條計策,李建成不由精神一振,當即又說出了他的第二條計策:
“其二,便是派人去洛陽跟隋朝求和,兩國約定兩年或者三年內不動刀兵,儘可能給我們大唐爭取到更多招募和操練兵馬的時間給。”
李淵聽完之後眉頭皺得更深了:
“如今隋朝形勢大好,而我們大唐最需要的就是更多的時間去招募和操練兵馬,秦昇和他的那些謀士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又怎麼可能會輕易答應我們的求和呢?”
李建成既然能跟李淵提出向隋朝求和的建議,自然也早就想到了隋朝那邊未必會輕易同意他們的求和,因此早就在心中想好了應對之策:
“父皇明鑒,如今隋朝剛奪回江淮、江南和荊襄三地不久,三地皆是幅員遼闊,人心未定,隋朝自己也需要時間慢慢消化和整合這些剛奪回不久的地盤。
因此,在兒臣看來,隋朝未必沒有與我們大唐休兵罷戰、休養生息的念頭,隻是缺少一個合適的契機罷了。
如此父皇主動派使者去洛陽求和,無疑就是給隋朝提供了一個他們所需要的契機,兒臣想他們一定很願意坐下來跟我們的使者好好談談兩國休戰言和之事。”
李淵聽完再一次陷入了沉默,過了許久才長歎一口氣道:
“隻怕即使隋朝朝廷有心跟我們大唐罷兵言和,也會因為顧忌洶洶民意,不敢輕易鬆這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