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太極宮。
一名老宦官匆匆走進禦書房,尖著聲音對皇帝李淵稟報道:
“啟稟陛下,秦王殿下宮外求見!”
“嗯,宣他覲……誰?秦王?”
李淵正在批閱奏折,本來隻是隨口應和了一聲,但他突然反應過來,來的不是彆人,而是本該待在蜀地募兵練兵的次子李世民,當即有些不敢相信跟宦官確認了來人到底是誰。
宦官低著頭回道:
“是的,陛下,正是秦王殿下宮外求見。”
李淵聞言眉頭不由深深一蹙。
雖說李世民是自己的兒子,但如今既然已經外放為劍南道大行台尚書令,就該遵守朝廷的法度,無詔不得隨意進京,否則很容易引起朝中其他大臣的非議,甚至被人懷疑居心叵測。
雖說對自己兒子擅自回京的行為有些不悅,但不管怎麼說,李世民都是自己最為倚重的次子,他不可能因為這點小事就處罰自己兒子,於是便壓下心中的不悅,衝宦官微微一頷首道:
“宣秦王覲見吧。”
“喏!”
宦官應喏一聲,很快便匆匆退下了。
約摸半盞茶的功夫之後,秦王李世民便在這名宦官的指引下走進了禦書房,對著李淵躬身行了一禮,恭敬道:
“兒臣參見父皇。”
“二郎不必多禮!”
李淵輕輕一抬手,麵上滿是慈愛之色:
“嗬嗬,二郎,你不在巴蜀募兵練兵,怎麼想到進京看望朕來了。”
雖說自己父皇的話語和語氣聽起來並沒有任何不滿,但李世民還是躬身告罪道:
“兒臣有罪,兒臣不該未經父皇準允便擅自回京,請父皇責罰!”
聽到次子主動請罪,李淵心中的不滿頓時消散了不少。
在他看來,不怕自己兒子犯錯,就怕他死不認錯,讓自己這個做父皇的陷入處罰也不是不處罰也不是的尷尬境地。
想到此處,他當即笑著寬慰李世民道:
“二郎,你這是什麼話,你的為人彆人不清楚,難道朕這個做父皇的還不清楚嗎?
你向來是個知進退的人,絕不會無緣無故就違反朝廷的法度,想來此時回京必然是有什麼急事急著麵見朕吧?”
說到這裡,不等李世民回話,他又深深看了次子一眼,語氣有些意味深長道:
“隻是朝廷畢竟有朝廷的法度,你作為朕的兒子,大唐的秦王,有時候還是要以身作則的,否則難免引起非議,也讓朕這個父皇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