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間便到了鳳延二年的五月。
隨著冰雪漸漸消融,河流開始奔騰,草兒也開始吐綠,大草原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
在這個冰消雪融萬物競發的時節,漠北的東突厥王庭也迎來了他們的貴客,大唐的中書侍郎唐儉。
作為唐朝的使臣,他此次給東突厥人送來了二十萬斤精鐵。
雖說當年突厥人曾做過柔然人的鍛奴,但因為大草原上落後的冶煉和鍛造技術,導致他們鍛造出來的兵器和鎧甲遠遠不如中原精良,這也導致他們突厥人在中原軍隊的對抗中頻頻吃了大虧。
因此,唐儉如今送來的這二十萬斤精鐵可謂是雪中送炭,及時解了東突厥人的燃眉之急。
正因為如此,毗伽可汗對唐儉可謂是禮遇至極,親自在可汗金帳設宴款待他。
為了表達自己對唐儉的感謝,毗伽可汗甚至親自操刀,用自己那把鑲滿各色寶石的匕首親手從一頭烤全羊身上切下一條前腿,命人端去唐儉享用。
唐儉對此自然是受寵若驚,連連對毗伽可汗表示感謝,並連聲稱讚羊腿的美味。
就在賓主之間其樂融融之時,毗伽可汗似乎是漫不經心問了一句:
“敢問唐侍郎,不知下一批三十萬斤精鐵幾時送過來?”
他這一句話,頓時就讓正在低頭啃羊腿的唐儉立即停下吃羊的動作,心中不住在思索如何回答毗伽可汗的問題。
毗伽可汗之所以會有如此一問,是因為去年年底的時候,李淵曾經派唐儉假扮成胡商前往漠北秘密麵見毗伽可汗,許諾隻要東突厥人南下侵擾隋朝北疆,他們大唐就送來五十萬斤上好精鐵。
唐朝開出的條件瞬間就打動了毗伽可汗。
畢竟在大草原上,食鹽和生鐵從來都是最稀缺的戰略物資。
更何況是上好的精鐵呢!
有了這五十萬斤精鐵,他們便可以鍛造出足以武裝數萬精銳騎兵的兵器和鎧甲,足以橫掃整個漠北,讓鐵勒人之流再一次拜倒和臣服在他們東突厥的鐵蹄下。
至於唐朝提出的出兵南下侵擾隋朝北疆的條件,反倒是與毗伽可汗的想法不謀而合。
他自己又何嘗不想給隋朝和秦昇一個教訓呢!
想當初,他因為聽信魏徵的挑唆,在叔父頡利可汗率領二十萬大軍深入河北之時,自己率領十萬大軍在盧龍塞外坐壁上觀,最終導致二十萬草原聯軍飲恨河北,他的叔父頡利可汗更是淪為隋朝的階下囚,為了活命不得不在楊廣的壽宴上跳舞助興,可謂是丟儘了突厥人的臉。
而在頡利可汗被俘之後,他雖說憑借著手中的十萬大軍,擊敗其他可汗之位的競爭者,成為了新的東突厥可汗。
但因為他之前對自己的叔父見死不救,坐視二十萬草原聯軍兵敗河北,導致很多突厥貴族對他心懷不滿,根本就不認可他這個新可汗。
而大草原上其他非突厥的部族,眼看他們東突厥開始式微,也紛紛開始起兵反抗他們的統治。
麵對這種內憂外患的形勢,毗伽可汗本想重新恢複對隋朝的稱臣納貢,借助隋朝的支持,壓製大草原上一切反對他的聲音和勢力。
可隋朝不僅沒有接受他們東突厥人的臣服,反而大肆冊封那些反對他的部族酋長為可汗,擺明了是支持那些部族酋長與他們東突厥人為敵。
可以說,如今大草原上四分五裂、相互攻伐的局麵的出現,與隋朝在幕後操縱有著不小的關係。
如此重要,如何不讓毗伽可汗對隋朝和始作俑者秦昇恨之入骨,總覺得自己是被秦昇給欺騙和戲耍了。
若不是如今的東突厥汗國實力不濟,早就不複當年之威,他恐怕早就提兵南下中原,狠狠給自己出一口惡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