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鹽田以後,遠遠地就可以看得到,整個山都是被做成了一個個大片大片的平台,這些平台就是曬鹽的地方。
這些鹽的來源是兩個方麵,一方麵就是直接出來的鹽礦石,將礦石研磨過篩,最後在通過水來一次次的晾曬,提純。
而還有一種鹽的來源就是山間的鹵水,這些鹵水都是地下水。
將他們煮沸,再加入特定的東西流動沉澱,最後晾曬好以後就是粗鹽。
製作鹽最好的時間是四五月,這時候天氣多風,太陽的溫度也正好。
這季節雖然還沒有到大規模製作鹽的時候,但是工人們卻已經非常地忙碌。
這個季節已經開始曬鹽。
這些曬場上的鹽曬好以後就開始分類,首先是將最上麵的一層輕輕的收走,因為風吹日曬的,這一層會有灰塵。
接下來的就是最為純潔雪白的精鹽了。
取完精鹽之後,就是次等鹽,那些最開始取下來的一層帶著灰塵的精鹽就會加入次等鹽之中。
最後的就是粗鹽了,這些鹽不但有底層的泥土,顆粒粗大,口感極其不好。
不同等次的鹽有著不同的受眾,最好的肯定是達官顯貴,最頂層的那一批人食用。
其次就是次等鹽,這些鹽給一般的富人食用,比如劉峰這樣的,食用鹽都是此等。
最差的粗鹽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剛需。
老百姓可不會花費很多的銀子去買細鹽吃,畢竟他們的生活都沒辦法保障。
劉峰之所以來看這些曬鹽場,是因為他想要斷泰和藥行的一條腿,這裡就是起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到了鹽田,劉峰就在管事的帶領下在各個倉庫溜達。
鹽商很多人都可以做,隻需要有些財力就可以。
但是鹽商和鹽田是兩個概念,一千個鹽商中,自己擁有鹽田的也不過一個人。
絕大多數的鹽商都是以自己的身份憑證為索引,找鹽田進貨。
然後分散在各地售賣。
一般每個城會按照城市規模的大小設置鹽鋪。
比如說溫皇縣,因為規模小,就隻有兩家鹽鋪。
但是幽州城這樣的大城,一般一個街區一個,甚至是兩個。
劉峰這樣的鹽商訂貨的時候正常情況下隻能拿到粗鹽。
那些精鹽會被鹽田的擁有者留著,買高價。
畢竟精鹽的量少。
要是精鹽都能大規模產出,價值肯定打折扣,所以鹽田即便是能夠產出更多的精鹽,也不會去生產。
生意的本質就是需求。
掌握了這一點,生意就會長久地做下去。
劉峰不過是一個小鹽商。
所以,在那些大戶的眼中,就是隻配喝點湯的存在。
鹽商的天花板就是擁有自己的鹽田。
“掌櫃的,這些粗鹽都是一個價嗎?”
劉峰詢問。
它能夠進入鹽田,就已經核對過身份。
“這種是尋常粗鹽,暢銷貨,也是需求量最大的。”
“折合一兩半銀子一石。”
這位掌櫃的說話都是頤指氣使的語氣。
絲毫沒把劉峰這個小鹽商當回事。
喜歡饑荒年:上山打獵帶嬌妻粱肉滿倉請大家收藏:()饑荒年:上山打獵帶嬌妻粱肉滿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