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儀血未乾,洛陽已震動。
董卓身死於鳳儀亭,屍首陳於宣台,王允以詔書告示天下,百姓山呼將軍英名,街巷之中歌謠四起。但在民間喧騰的背後,朝堂卻風起雲湧、殺機潛伏。
……
朝議之上,王允上奏天子,舉呂布功績,請封其為“征西大將軍、虎嘯侯”,並掌洛陽兵馬以清董餘黨。
此奏一出,滿朝皆驚。
“呂布一介武夫,驟封侯爵,豈不亂綱?”有儒臣起而反駁。
“董卓雖死,其部猶在,若不早收其眾,恐生變!”王允厲聲反駁,案前重重一拍。
天子年幼,無力定奪,隻得聽之任之。王允強勢壓下朝中異聲,當日即頒詔賜爵。
而呂布所做第一件事,便是——掌控董卓餘部。
……
董卓舊將如李儒、徐榮、牛輔、張濟、樊稠等,各部兵馬駐紮城外,分散各營。
李儒最早覺察鳳儀變故,於當夜脫甲換服,自東門暗遁。
“吾主已死,此地不可久留。”他低聲咒罵:“呂布,王允……來日定叫你等血債償還。”
他一去西北,投書涼州,留下一道警訊,也為後續埋下隱患。
……
徐榮、樊稠、張濟等人聞變愕然,本擬觀望。
呂布早知此變必引騷動,提前在洛陽四門設伏,命高順領“飛虎五百”分據要道,又暗調親衛宿於諸營之間。
翌日清晨,呂布在南營設“安軍大會”。
三千將校彙聚之時,一聲號角響起,飛虎軍立陣營外,箭弩上弦,氣壓如山。
呂布披甲登台,身後天子旌旗獵獵,王允持詔而立。
“今日之議,不為舊怨。”呂布緩聲而語,掃視全場,“董卓一死,洛陽無主,軍心動蕩。吾呂布,願撫兵平亂,不問過往,但求將來。”
王允宣詔三條:
一曰:凡歸順者,賞官升職,舊怨既往不咎。
二曰:敢有拒詔抗令者,視同叛亂,格殺勿論。
三曰:呂布親掌三軍,董部並編飛虎,重整軍紀,功過皆明。
帳下靜默。
忽有一將怒道:“呂布殺主之賊,豈配統我!”
話音未落,飛虎營一箭破空,將其釘於旗下!
呂布冷聲道:“董卓以賊亂國,吾為國誅之。若不服者——試我戟!”
言罷,登階揮戟,一擊碎石,聲震四座!
張濟率先出列,抱拳一拜:“願聽將軍號令!”
牛輔、樊稠緊隨其後,紛紛跪地請命:“願歸飛虎,討逆賊、平諸侯!”
呂布一一扶起,道:“願共安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