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瀾台策司之中燈火如晝,風聲如刀,紙頁翻響。
高順披衣夜巡,於文案處發現一冊編號為“第三副本”的策本,其筆跡走向、語序邏輯、關鍵詞用法皆與原本有異,雖不至錯謬,卻處處透著一絲扭曲的“人為意誌”。
“起火試之。”高順低聲吩咐。
策本被投於火中,紙卷如龍,火舌翻騰,灰燼中竟浮現一道暗紋字跡:
“第三副本,共六本。”
高順神色巨變,當即召集陸珞、諸葛亮連夜徹查。
通宵盤點,瀾台內部共流通副本六十八冊,其中九冊筆跡異樣,三冊邏輯衝突,五冊刻意削減關鍵民策條目,尤以“田策”、“鹽律”、“賦糧策”歧義最甚!
更驚人者,一名負責謄寫的策士在押時竟冷笑道:
“你等見三策為綱,我早傳六策入市。”
語罷,自儘於堂,策司之中一片震動。
翌日清晨,策堂講壇風波驟起。
一名高階講師朱珠,因所授策本被判為偽本,當庭被問責。
諸葛亮親臨質詢,朱珠不懼爭辯,振聲怒言:
“我所講雖非正本,卻合乎時情,得百姓心,是為真策!”
諸葛亮麵色沉靜,終宣令:
“朱珠停職三月,禁講思過。”
朱珠拂袖而去,淚目高聲:
“我講的或為偽策,然我信的,是百姓之策!”
其言如風卷策堂,引發全體策士激辯。
堂中迅速分裂為三派——
?守正派:堅持策本神聖不可篡改;
?因俗派:主張依地改策,應隨民情微調;
?懷疑派:質疑策本背後即是王令偽裝的權柄工具。
策堂之中,一人怒火焚策自絕講壇,一人拍案怒號欲棄職,策信之亂,首次全麵爆發!
更有講堂之外,東郡南院策講士私改策卷被執法隊押解途中怒喊:
“若策不可問,問心何存!策不容爭,道又何在?!”
火光掠地,紙灰漫天,瀾台各地策堂紛紛震蕩,七座講壇已有三處停課整頓。
夜深露重,呂布獨立於策堂高台之上,望燈海萬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