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江東門戶、吳軍重鎮。
昨日尚戰火連天,今日已旗幟翻飛,軍號肅穆。
瀾台三軍分列南北,張遼統中軍進駐主城,趙雲率水軍巡堤設防,高順駐守南門,整編軍戶。百姓初時惶恐不安,然三令五申之下,未有一人遭辱、一宅遭掠,軍中鐵紀,所見所聞皆如法如律。
呂布親入城中,駐節柴桑西署。城內文士百工、老幼商賈,無不震駭其威而欽其禮。
帥帳之中,諸葛亮奏請設“柴桑南政署”。
“主公,此城若成江東轉軸之地,宜設政務中樞,以鎮民心、養兵勢、策後路。”
呂布點頭:“朕意亦然。”
“亮公,此地軍民如何統編?”
諸葛亮展卷奏報:“柴桑城中舊戶六萬七千,民籍三萬五,士卒降者兩千有餘。原守將孫瑜已被免權軟禁,蔣震、賀齊二人願降,軍心可收。”
“我建議:”
“一、設‘南政署’,由主公親頒三策;”
“二、封城三日,賑民於戶,散粟於市,以示仁心;”
“三、編降卒三千為‘柴軍’,聽張遼、趙雲節製,先試忠誠。”
呂布拍案:“允!”
“我便於今日午後——親立南政三令。”
午後,柴桑南廣場。
百姓集於道旁,瀾台戰士列於兩廂,甲光如雪,肅立無言。
呂布身披帝袍,步上高台,立於金案之後,身後畫戟隨風獵獵。
諸葛亮執令文宣誦而出:
第一令:仁政安民,赦三日內避戰之民,施粟三鬥、鹽一升於城內每戶;商賈複稅半月,百工複役三旬。
第二令:軍法整肅,降卒可編,但若再有背令之人,一律斬首,軍中不容私鬥私取。
第三令:重整兵伍,立柴桑輔兵營一所,設募兵之製,江東子弟願效忠者,可試三營,為‘柴陽預備軍’。
三令一出,城中百姓驚歎:
“這呂奉先……竟未屠城,還要賑糧?”
“這比我們原來在孫將軍手下還安穩些……”
“聽說那趙雲,昨夜親自去巡堤,勸兵不可擾民,還送了米糧給幾個老弱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