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北壁,江風獵獵。
呂布披甲立於臨江高台之上,雙眸遙望東南方蘆洲渡口,一道長江如練,江麵烏雲低垂,殘陽如血,染得水色沉鬱如墨。
“再設三重拒馬,江岸石堤十丈一台,台上設弩。”他低聲命令,聲音沉穩卻帶著凜冽殺意。
李儒立於身後,立即記下,回身派信使飛報各營。
“柴桑不止為我後防,亦是江戰之心。”呂布轉頭,目光如炬,“守住柴桑,江東三郡不動;若柴桑失,我軍連根而崩。”
諸葛亮自後營趕至,衣袍猶沾雨痕,拱手道:“赤羽軍左營兩千已整備完畢,東嶺糧隊抵達,足供一月之戰;西岸四渡由陳宮親督防線,每三更輪班一次。”
呂布點頭,又問:“趙雲可歸?”
“尚在黃林堡,敵伏未殲,張紘三番突擊,我軍兵力不足五百。”
呂布聞言,眉頭緊鎖,揮手一令:“傳令赤羽左營三百騎,連夜馳援黃林;令趙雲定於明日前午前突圍,若敵有緩,取張紘首以振士氣!”
黃林堡,夜雨如注。
趙雲盤踞堡壘,望著燃儘的烽火台,眉宇緊蹙。帳內弓弩皆濕,火油餘寥,士卒疲憊不堪。
副將陳曦低聲稟道:“將軍,再無箭羽可用,敵寨火光已起,恐夜襲將至。”
趙雲負手而立,眼神凝冷:“不夜襲我者,心有懼。張紘用兵猶豫,此戰可逆。”
他忽轉身:“棄南坡三壘,放敵入營,待四更突其本營,主我先機。”
“將軍若錯……?”
“錯便錯於一戰,勝亦勝於一念。”趙雲拔劍,寒光乍現,猶如江心寒霜。
當夜三更,趙雲親率精騎一百餘人,從林後繞至張紘側營。他們披黑披風,馬蹄包布,行如鬼影。
四更初,張紘營中鼓聲驟起,三壘營卒果然如預期入空營而喜,忽被設伏弩手亂箭射殺。
趙雲突軍自東而入,直斬營旗。帳中張紘驚起,未及披甲,便見火光衝天,兵卒大亂。
趙雲單騎衝陣,長槍如龍,挑翻數騎,敵兵驚慌失措。他一馬當先斬斷主帳橫杆,親手點燃營幕。
後方赤羽左營三百援軍亦至,火箭連弩交織,山穀回響震天。
張紘驚懼,狼狽逃入北林,趙雲未追,而是勒馬高聲:“柴桑有命,保兵為上!”
赤羽軍迅速肅整,回收輜重,破敵不貪,全軍安退。
柴桑帥營。
諸葛亮立於營前高台,望著遠方東南火光漸息,輕聲道:“趙雲已出。”
李儒自後而至,呈上戰報:“高順營亦破吳軍先鋒,建業外援暫緩。”
陳宮緊隨道:“但探子來報——周瑜親統主軍,自贛東南行,將至蘆洲。”
呂布臉色一沉:“周瑜至,江東不再留力。”
諸葛亮眼神微斂:“吳軍謀心已儘,接下便是強攻。”
呂布緩緩轉身:“柴桑一役,是守,是戰,是命。”
他命道:“柴桑四門徹夜不閉,烽火台增至四十座,營中軍士五更整隊,三更巡察,日夜皆戰。”
“命諸軍齋戒三日,祭江設壇,穩軍心。”
“明日,我親閱全軍於北壁演武場!”
翌日清晨,細雨未歇。
柴桑北壁演武場上,五千赤羽軍甲胄整肅,橫刀立矛,分列五陣。
呂布披羽披甲而出,手執赤霄,立於高台,聲音如雷:“江戰一旬,我軍斬敵八千,奪舟七十,破營十三,諸將勇毅,諸卒可嘉!”
“但敵未滅,吳軍主將至焉。柴桑若亡,我軍根絕。今後十日,勝,便破東江;敗,便為江骨。”
他高舉赤霄,指向江南:“誓守柴桑者,出列!”
五千軍士齊聲怒吼,旌旗震動,殺意衝霄。
呂布頷首,長聲道:“柴桑既定,東江可破。十日後,若敵不退,斬周瑜者,賞十萬金!”
士氣騰騰,雷霆萬鈞。
這一刻,風雨前夜,柴桑未滅,瀾台未亡。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