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一戰,終結於烈焰破曉。赤羽軍未再進攻,唯整肅軍紀、安撫降卒、重築防線。中軍營帳內,呂布坐於案前,聽諸將輪流複命。
高順言道:“浮營餘卒已遣散,柴桑城門由赤羽營接管,民眾震懼,但未起嘩變。”
趙雲拱手:“吳將丁奉、蔣欽突圍西走,去向未明,已遣輕騎追查。”
諸葛亮點頭,道:“無須窮追。此戰勝敗已分,再逼反彈則不智。吾已遣使前往江夏,劉琦將率三千江兵,於旬日後抵達柴桑,暫守江東。”
呂布沉聲道:“江東未穩,若孫氏餘將再圖複起,豈非再燃戰火?”
諸葛亮拈須微笑:“戰可止,誌難絕。然兵者不唯斬敵,亦可平心。隻要江夏之軍入駐為安,重賞降將,清赦舊罪,自能立威定基。”
呂布思忖半晌,忽問:“周瑜身後如何處置?”
趙雲道:“其屍尚存於柴桑內壇,兵卒不敢近,民眾祭拜者有之。”
呂布起身,走出帳外,目望柴桑故地殘煙未儘。
“擇地安葬周瑜,全軍列陣致祭,不殺降,不辱將,賜禮葬之。”
高順與趙雲皆拱手應諾。
同日,建業。
孫權坐於堂上,聽張昭、魯肅密報柴桑之敗。
“周瑜身死,赤羽破營,柴桑儘落。”魯肅低聲道。
孫權握拳不語,半晌後苦笑:“江東英豪,自昔至此。周公瑾若在,柴桑不失;今其死,何以再圖?”
張昭急言:“不可言敗!江東尚有三郡之兵,山間尚有舊將!若能得北援曹公,共抗呂布,尚可守得江表。”
孫權沉聲道:“曹操虎狼,借援則削我骨。吾寧戰呂布,不願事北。”
張昭道:“今江東之主亡,百姓惶懼。主公若不立威安邦,赤羽將東進入城,民心儘失。”
孫權沉吟片刻,道:“張昭、魯肅,各率家兵守建業三門。命甘寧、韓當各率百騎遊走外圍,擾敵耳目,暫穩局勢。”
魯肅急問:“那柴桑之敗,如何應對?”
孫權起身,目光如炬:“我親至柴桑,與呂布議戰議和。”
三日後,柴桑。
孫權單騎而來,隨魯肅、張昭及五十親兵,於柴桑城西請見呂布。
呂布大帳設於舊中營,旌旗不展,兵卒肅立。趙雲出帳迎之,道:“主公已候。”
孫權踏入帳中,與呂布四目相對,良久不語。
“呂將軍可願與江東議和?”
呂布未答,問道:“你來,不是為戰?”
孫權苦笑:“我若能戰,便不來此。”
帳中靜默,諸葛亮緩步而出,道:“議和可成,唯在誠心。”
孫權躬身一禮:“周瑜已死,江東無再戰之力。今願割丹陽、廬江兩郡,歸赤羽統轄。其餘三郡,自守自治,不擾大局。”
呂布沉思良久,望向諸葛亮。後者輕拂羽扇:“可為。”
“但江夏之兵將入駐建業外郊,由我軍監督三年。”
孫權咬牙道:“願受此約。”
呂布起身:“既如此,自今日起,江東歸順瀾台,不再為敵。”
孫權目光複雜,低聲道:“多謝將軍。”
議和既成,江東戰火止。
柴桑戰後,江東進入整頓期。百姓歸業,軍卒收兵,殘壘修複,商旅漸至,江表風色重回平靜。
赤羽軍不久後東撤,自柴桑退至蕪湖、新林等地,僅留千人守建業郊防。諸葛亮率文吏重建文台、設江督、分官屬郡,令江東再興。
而天下風雲,卻遠未平息。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