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官渡曹軍大營內外,巡哨頻繁,火把如林,惶惶不安的氣氛在風中彌漫。自延津疑陣起,曹操麾下連日無眠,疲態儘顯,軍中議論紛紛,士氣漸衰。
中軍大帳內,曹操披戰袍獨立於沙盤前,神情凝重。荀彧、程昱、賈詡等幕僚環列一側,營外則有夏侯惇、張合等武將肅立聽命。
"諸葛亮好算計,延津之詐、赤羽夜襲、倉廩焚毀……我軍雖未潰敗,然士氣已亂,恐難支久戰之勢。"荀彧拱手道。
曹操眼神犀利,撫須冷聲道:“呂布不動則已,一動驚人。他不戰而亂我三軍,實乃大敵。如今糧道危,諸軍疲,我料他必不肯止步。”
“主公。”賈詡道,“依我觀之,張遼等部皆布疑兵擾陣,其根本目的或非欲戰,而在於拖延,待後援兵至。”
“呂布之兵從江東而北,行軍疲累,未可大舉投入。”程昱皺眉,“但他計謀層出,赤羽營趙雲夜破我倉,恐非孤軍,必有後策。”
曹操沉吟良久,猛地一揮袍袖,道:“傳令典韋、許褚歸營;調夏侯惇守延津正麵;張合、樂進為機動援軍,屯兵營後;令曹仁晝夜警戒西倉,以防再襲。”
“諾!”眾將齊聲領命。
然次日未明,曹營北門忽然大亂。
兩騎飛報而至,大呼:“袁軍南竄,疑似渡河!”
曹操急召來將,怒道:“何意?昨日袁軍並無調動,為何今夜突有異動?”
來報斥候麵色發青,跪道:“夜半時分,黃河北岸突現袁軍旗號,騎兵千餘,佯裝渡河,實則占據數座淺灘,並搭設浮橋、鼓聲震天,聲勢極大。”
“袁紹果真起兵?”荀彧失聲。
“不。”賈詡眼神一沉,“此非袁紹本軍,乃其謀士所設之局。恐是欲借曹軍疲弱之際,施以虛實之變,引我倉促應敵。”
“可若不防?”程昱追問。
“那便真渡成功,後患無窮。”
曹操一掌拍案:“調兵!命於禁領兵三千守北岸,張遼若至,立斬不赦;另發通令,全軍五營今夜不準卸甲!”
軍令傳出,曹營之中愈發焦躁,士卒草草進食,連夜布防,不敢稍有懈怠。
而此時,袁軍陣中。
田豐、審配於袁紹帳前獻策,道:“今呂布擾曹而不戰,主公可乘其亂,一舉建功。”
袁紹雖素來遲疑不決,然此刻也被勝利誘惑,點頭道:“命高覽、文醜為前鋒,自鄴城南渡,偽裝北軍增援曹操,實則轉道東岸,威脅陳留。”
“呂布與我本為仇敵,為何助我牽製曹操?”袁紹仍存疑。
田豐道:“呂布誌在中原,不願曹操專美,自當圖利而動。彼擾非助我,而助己耳。”
袁紹沉吟許久,終下令。
翌日,曹營諜報再至:“袁軍疑似主力出鄴,已沿黃河北進。”
曹操愈發警惕,一邊命荀彧牽製呂布前線,一邊密召李典、曹洪二將鎮守官渡後路。
而瀾台軍營中,諸葛亮與呂布對坐帳內。
“袁紹終動。”諸葛亮笑意不減,“我等擾敵已成,曹軍之目已被掀亂。主公可傳軍令,命張遼趁勢斬橋毀渡,使曹袁二軍更難相合。”
呂布頷首:“此計可行。再令赤羽營回援,穩我前陣。待袁曹角力疲弊,我軍再取官渡,便如探囊取物。”
“然劉備近日亦有異動。”諸葛亮抬眼道,“其遣簡使往許都遊說,似欲投曹為謀。”
呂布冷哼:“此人最會觀風使舵。我自會安排。”
戰局之中,三家籌謀。
黃河北岸,袁軍旌旗招展,曹營後方警鈴連響,延津諸道烽煙四起,官渡之地,戰雲已深。
而瀾台之下,呂布戰甲披身,立於高台之上,目光如鷹,遙望北地。
“終局初起,天下動矣。”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