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水北岸,星月無光,夜風卷起江麵寒意。瀾台隱軍三千人,儘披夜行墨甲,靜伏林間,旌旗不展,馬嘶無聲。
“全軍,聽令。”前鋒統領馮習低聲斷喝,“本營奉亮公密令,自今日破曉前,強渡黎水,襲破陽武後倉!”
身後將卒無一應聲,唯有甲葉輕鳴,兵刃出鞘之聲仿若山林風起。
馮習取出油封令符,呈於火前焚毀。令符之上,僅一行字:
“火起三倉,斷敵三日。”
他雙目如電,低聲道:“不求大勝,隻求一燒而退,火光至則可。”
“但若能奪倉,全軍轉攻官渡,曹操可破!”
夜半三更,黎水渡口,瀾台軍悄然起渡。
十艘小舟沿水南下,分批過河。三十名潛行者先行橫渡,架設浮橋於水草掩映之間。半刻鐘後,第一千人已然登岸,林中設伏,待命齊發。
馮習策馬而來,低語道:“從西北丘陵繞入陽武糧道,避營火明處,直刺倉尾,速決!”
“傳令二營,於東側點火擾敵,望敵錯判襲營方向。”
“第三營斷敵歸路,若曹軍回援,不許其歸倉一步!”
戰令下達,瀾台軍如幽魂出林,踏夜前行。
此時,陽武後倉,守將為李典。
雖據賈詡所言,黎水無敵,但李典自幼謹慎,故仍留兵千五守倉,並親自巡夜,不敢懈怠。
忽有斥候奔入帳內,低聲稟報:“北側林中異動,有馬蹄聲,若伏非敵則獸!”
李典眉頭緊皺,披甲而起:“命弓騎五百列於倉後高坡,其餘設壕防線,若敵至,不得近糧三丈!”
他快步登高,隻見北坡夜色濃重,林木間竟已火星乍起。
“賊人已到!”李典怒道,“傳令全軍迎敵,斷其西側坡道!”
話音未落,林中鼓聲乍響,馮習率先登坡,策馬破草,手執長刀,當先躍上糧倉北丘!
“瀾台在此,敢阻者死!”
李典大喝:“放箭!”
兩軍瞬間絞殺於糧倉北丘之上,火光與箭雨交織,喊殺如雷!
與此同時,瀾台第二營繞至東側,引火而行。數十火瓶擲出,倉側木柵起火,烈焰騰空,驚動全營!
李典急調兵東撤,卻正中馮習之計——
第三營斷其後援,李典兵力被迫分三,陣形大亂。
馮習趁亂突入中營,率百騎破倉側護牆,直奔主糧堆。
“火起!”他怒吼一聲,親自擲出火油一罐,火箭隨之而至!
轟——!
一聲巨響,倉內火光衝天,乾糧儘燃,濃煙滾滾!
李典驚怒欲絕,揮刀親戰,攔截馮習去路。二人交鋒十數合,皆負輕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