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北境,東漳水畔,晨霧未散,濕氣滲骨。
趙雲率瀾台精騎三千,潛行三夜,自漳水西岸繞至冀州主糧道——鄴北糧倉。
此地原為袁紹舊部統籌之所,四麵皆渠,北依長堤,東臨馬道,為冀州六倉之一。自官渡之戰爆發後,袁氏諸軍頻繁調動,守軍已由五千減至千餘,糧倉內仍存軍糧二十餘萬石。
趙雲策馬立於一處丘壘,望向遠處倉牆青磚低伏,旗幟稀落,神情不動。
“以三百快騎作運糧牛車,披甲入穀,亂其耳目。”
副將疑聲道:“主公命我們三日奪倉,倉牆堅厚,若打草驚蛇,恐有伏軍。”
趙雲眸光如霜:“我欲以聲東擊西之策,虛實並施。
今日先擾東倉,明日掩西牆而破門,第三日,主力奇襲糧亭。”
“此為奪倉三計,兵貴神速,不必與其戀戰。”
副將領命而去。
第一日,趙雲遣五十騎喬裝運糧車,於黃昏逼近東門,大聲呼喊:“官渡前線急需軍糧,袁尚令我等即刻調撥!”
門將猶疑未應,趙雲已於營後縱火,點燃三車空糧包。濃煙騰起,守卒紛亂。
趙雲趁亂撤軍,並未進攻,但成功探清兵力部署,東門兵甲不滿百人。
當夜傳檄入軍:“東倉設疑,僅作聲勢,明日襲西。”
第二日清晨,趙雲率千騎繞道西壘,於林道中設下弓弩伏兵,又以快騎佯攻南門。倉卒東奔西突,守將誤判南門為主攻,調兵支援。
趙雲乘虛而入,百騎攜火,直破西牆木柵,倉中倉卒始驚覺。
趙雲手起槍落,連挑三人,自戰至正午,終破西壘,占得一半倉區。
其餘糧倉門扉緊閉,敵將困守主倉,不敢出戰。
副將請攻,趙雲搖頭:“我若連三攻,則令守軍戒備心重;第三日,須以靜待之法破其膽。”
第三日未明,趙雲命三百弓騎潛伏於渠岸草壘,以雞鳴為號。
辰時一刻,倉中守將出營查倉,趙雲親率百騎衝陣破門,箭雨齊下,敵卒頓潰。
倉牆之上,趙雲一騎高立,披甲銀槍映曦光:“糧已歸我!”
副將來報:“糧倉主屋完好,得穀二十三萬石,軍械三千套。”
趙雲即刻傳信呂布中軍,並張榜於倉門:“呂布之軍,取糧不擾民,歸順者不殺!”
倉卒紛紛跪地,解甲歸降。
與此同時,鄴城之中卻已風雨欲來。
自袁譚起兵南下以來,袁尚與其兄爭鋒數次,朝堂震蕩,兵符各執,府兵不再聽命一統。
王修、田豐等人奔走勸諫,卻被推諉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