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冀州牧府正廳新啟,原袁氏宗旗已被焚除,堂上換掛瀾台龍旗,正中懸呂布麾下“中樞令”之印,百官列位,堂下肅然。
呂布身披黑金戰袍,立於主位,諸葛亮、龐統分列左右,張遼、趙雲、張任為武將首列,冀州歸順文臣依次而立。
“冀州之亂,已定。”呂布聲音洪亮,目光如炬,“然中樞新定,民心未固,舊臣餘黨潛動,當立綱立製。”
諸葛亮上前奏言:“主公,冀州幅員遼闊,戶籍未清,城邑未整,宜設四策以安之。”
“其一,編戶齊民,列籍重修;其二,遣將駐郡,整軍肅政;其三,設察使,監控世族舊黨;其四,建冀州學署,選才授政。”
呂布點頭,令張遼總督冀北諸郡,趙雲駐鄴為統軍都護,張任調往中山,肅清地痞餘黨。
龐統進言:“主公,冀州雖得,然諸族觀望未止,不可急征急斂,宜施仁政,立信於民。”
“應即刻賑濟鄴城,減征稅役,開倉放粟,使民知呂布非桀暴也。”
呂布沉思後言:“可。”
“命開鄴城兩倉,賑民三日;設新政五條,告示諸郡。”
趙雲領命而去,次日即率兵入市,張榜曉民,百姓奔走相告。
鄴城南市。
“你聽說了嗎?呂將軍開倉放糧了!”
“昨夜才打完仗,今日就派兵修渠、平市,真是破中有序。”
“如今街巷安寧,比袁家亂政時好多了!”
“我兒還在那冀州新署報名呢,說要入學為官!”
百姓聚於市中歡聲漸起。
舊袁氏的家臣觀望不前,冀州世族多有低頭之意。
牧府之內,呂布召集群臣定策。
“今冀州既定,我意有三。”
“其一,令冀州為北方根本,修渠造田,廣設兵屯;其二,建中樞台於鄴,改製推令;其三,延賢納士,收攬天下人心。”
諸葛亮頷首:“主公意在持久之治,非一時之取,此乃王者之謀。”
龐統卻笑道:“天下未一,策不能止。主公當於冀州之上,望幽燕之地,策動新局。”
呂布聞言,立於殿前,凝望北方。
“幽州之地,尚為公孫據守。”
“公孫度老矣,子公孫康尚未成勢。”
“若能納其兵,取其地,則中原北境儘歸我手。”
諸葛亮補道:“公孫氏雖遠,然有通遼東之道,可牽製曹操東勢,又可圖朝鮮之利。”
呂布笑道:“好,冀州未穩,策已遠布。”
“但先安一州,再定八方。”
“命文書署起草《冀州安政十章》,張榜告民;同時遣使幽州,致禮公孫,以示安撫。”
“待三月之期,一則穩地基,二則聽風動,三則圖北征。”
暮色四合,鄴城燈火初明。
呂布獨立牧府高台,望萬家炊煙,心中泛起異樣沉靜。
“昔日我孤身並州,無人信我,徒為人所忌。”
“今日我立於鄴下,帳中有亮、統,帳外有雲、遼。”
“若天命有我,便借此冀州之穩,起一統之勢。”
夜風起,旌旗輕展。
冀州,自今日始,歸於中樞。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