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過半,寒意愈深。
宛城之中,張繡披裘踱步,步履沉重,廊外風雪初落,氛圍肅殺。
李堪快步入內,跪報軍情:“曹軍許褚、曹仁已至宛西,另有夏侯淵設伏於汝水之南。各道皆被鉗製,糧道更遭截斷。”
張繡望向北窗,雙手負後,冷笑:“不攻宛,卻斷其生機,此非纏戰,乃置我於死地。”
“呂布呢?”他轉頭望向李堪。
“布軍無進退,遣使已久不至。”
張繡沉默良久,緩緩落座。
“吾在宛守三載,遇呂操角逐而為人棋,今日若再不變,終為棄子。”
“曹操欲我困死於此,呂布欲我成其外援,皆無誠意。既如此,何不自為主?”
李堪神情一變,低聲道:“將軍之意……”
張繡目中寒光乍現,緩緩道:“我張繡,自立為豫南都守,以宛為基,不附曹布,行中原自安之道。”
當夜,張繡召諸將密議,定下五策:
一,設壇祭旗,明告天地,自號“豫南都守”,不依曹布;二,遣人通書劉備,許以新野互市,結為援手;三,修複宛東屯田,募農開墾,固軍安民;四,命李堪夜襲汝水南岸曹營,焚其糧道,破其困圍;五,傳檄豫州諸縣,宣稱“布操亂戰,中原失衡,今宛以一郡之力謀安南地,盼同道者來投。”
檄文一出,南陽、魯陽、葉縣數地民心震動,紛有響應之聲。
定陶。
呂布得報震怒,幾欲掀案:“此獠敢自封都守?意欲割地自立?”
龐統卻輕笑:“繡非反主之誌,而為避困之舉。”
諸葛亮道:“此舉雖橫出預料,實則為主公減壓。宛若獨立,布操爭衡,其為緩衝之地也。”
“且繡誌在自保,不圖攻伐,不若轉為‘間緩之交’,暫避衝突。”
呂布沉吟,終道:“命趙雲率兩千精騎,鎮豫東,製其兩端。龐德仍守定陶,整軍糧備。吾率主力南下,先圖許都。”
許都。
曹操得信,怒不可遏:“張繡負恩,竟敢妄稱都守?”
荀彧勸道:“宛自困三年,心生自圖,亦非無由。”
“若繡不投呂布,尚有調和之機。”
程昱道:“呂布勢重,我軍宜先築東防線,避兩線夾擊之危。”
“許昌為根本之地,不容失。宛若不攻,可先絕其市道,俟其自困。”
曹操沉思片刻,點頭:“命曹洪督潁川守備,夏侯惇堅守許昌,諸軍布陣汝洛之間。”
“繡之自立,乃為破局;布若南來,當挫其鋒。”
與此同時,張繡密遣舊將胡車兒南下新野,覲見劉備。
劉備正整軍圖徐州複起,得張繡來信,不免意動。
諸葛亮早有所感,對劉備道:“張繡若成,宛可為翼;布操膠著,徐可圖之。”
劉備點頭:“繡誌未明,然可先結盟互助。”
“若呂布敗,我為北路之據;若曹操衰,亦得中原之機。”
中原三方勢力因張繡一舉而再度變局。
豫州群議紛紛,文士多奔宛地,世家盤算再起。
而呂布則以雷霆之勢,揮兵南下,指許都而來;曹操命諸將布防,力守洛汝要道,靜待東吳與劉備之動。
而張繡,則於宛城高台自誓:
“今日之舉,不為爭霸,不為邀功,但求亂世一隅,得有自安。”
“若布來,我自議;若曹攻,我自守。天命如何,試觀世變。”
風雪之夜,宛城鼓聲不絕,張繡披甲立於城頭,目光投向北方。
“爾等梟雄,可否容我立身?”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