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其他專業,體能不錯的男生。
也開始幫一些體能較差的同學承擔起了負重:
“雖然教官們沒有說明跨專業也能互相幫助。
但從專業內自由劃分負重的規則來看,跨專業應該也沒什麼問題。
我們是體育生,體能比你們要好得多,多承擔一些負重也不是什麼難事!”
“多謝,我叫謝斌,軍事法學專業的,也精通其他法律方向。
以後有用得上我的地方說話,你這個兄弟我認下了!”
“我叫林柔柔,謝謝你們幫忙,聽說咱們學校有學生自主的餐廳。
我做飯可好吃了,今天中午我做飯給大家吃,就當向大家表達感謝。”
“……”
對於操場上響起的說話聲,齊天幾人並未進行乾擾或是阻攔。
反而還一臉笑意的望著這些跨專業互相合作的學生。
仿佛看到了之前的他們。
那時的齊天和宋威還是不折不扣的“死對頭”,宋威經常明裡暗裡的和齊天較勁。
最後,經過了種種事情的發生,兩人關係逐漸緩和,最後成了兄弟。
還有張猛。
剛入伍時,齊天為了幫他掩護抽煙,兩人還被徐國慶狠狠收拾了一頓。
包括預備隊裡的其他人,亦是如此。
在日常生活、訓練和行動中,大家有了各種各樣的羈絆與過往。
也正是因為這些過往,如今的他們才成了非親兄弟,但勝似親兄弟的關係。
這也就是集體凝聚力的出現。
八十名新生開始放棄各專業之間的小集體。
而是將這八十人的隊伍看做一個大團隊,互相幫助。
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甚至是不同的時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隻為一個目標。
那就是順利通過本次軍訓,真正做到校長口中的蛻變!
毫無疑問,齊天等人帶給他們的軍訓強度,一定是遠超其他同校學生的。
但他們在軍訓區間的成長,也一定是遠超其他人。
付出和收益,永遠成正比。
且在齊天等人的幫助下,他們最後得到的收益,一定要比付出多得多。
又過了二十分鐘。
這八十人的隊伍裡,那些體育生已經開始承擔了總重量接近一半的負重。
剩下的人彼此攙扶,互相加油鼓勁。
至於王麗麗,此刻已經徹底脫力,雙腿打著顫,彆說往前接著跑了。
就是站在原地,都根本不可能做到。
一個體能較好的無人係統工程學專業的男生主動幫忙。
將她背在背上,一步一步往終點方向跑去。
而這時。
這八十人距離十公裡負重越野,隻剩下最後一公裡的距離。
他們所剩的時間非常充足。
近乎八分鐘。
可以說,這第一場訓練,已經磨練出這八十人通力合作的能力。
尤其是張猛所帶的近代武術及搏鬥專業的這些體育生們。
真正發揚了齊心協力,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
儘管齊天他們還沒進行後續的訓練。
但從這第一場負重越野訓練上來看。
這些新生雖然軍事素養不怎麼樣,但心態和人品,都是上上等。
孺子可教,並非朽木不可雕!
“一周過後,我確信,他們每個人,都能有脫胎換骨的變化。”
“至少在這軍校,一定是拔尖的水平!”
“一定!”
——
(今天保底四更,昨天實在是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