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蕭峰的前世,有很多偉人提出了非常有效的治國方案。
其中有一點就是經濟決定一切。
雖然征服天下靠的是軍隊,但是蕭峰知道,隻有遼國的經濟強大,才能培養出戰無不勝裝備優良的軍隊!
還有一個偉人說道,所有的革命都是土地革命。
最偉大的力量就是老百姓的力量。
因此蕭峰決定先提升遼國的經濟。
蕭峰找來天山童姥,讓天山童姥的靈鷲閣幫他發布改革措施。
如果有大臣或者貴族反對,或者陽奉陰違。
那蕭峰就會通過靈鷲閣殺無赦,壓滅一切不服!
當天下午天山童姥就責令遼國的內閣發出了蕭峰親筆寫的遼國改革經濟三大措施:
朕,蕭峰,承天命而為大遼皇帝。
今觀我大遼之局勢,內有憂患潛藏。
外有強敵如虎狼環伺,每念及此,朕夙夜憂歎,難以成寐。
然朕既登大寶,身負祖宗社稷之托,豈敢有絲毫懈怠?
唯革新圖強,方能保我大遼之千秋萬代,綿延不絕。
朕深思熟慮,決意推行變革,此變革乃關乎大遼興衰之關鍵,於國於民,俱是大有裨益。
望我大遼臣民,同心同德,共襄盛舉。
朕深知,欲使大遼興盛,經濟乃是首要之務,猶如大廈之根基,根基不固,大廈難支。
故朕決意從多個關鍵方麵著手,開啟我大遼經濟發展的全新篇章,引領我大遼走向富強之路。
我大遼幅員遼闊,土地廣袤無垠,然貴族手中閒置之地眾多,此等資源白白浪費,實在令人痛心疾首。
為使土地得以充分利用,惠及廣大百姓,朕決意推行“牧耕均田製”。
朕將即刻下旨,令官府將貴族閒置之草場與農田,儘數收歸國有。
而後,按照每戶人家的人口數量,公平公正地分配給牧民與農民。
朕深知百姓初得土地,萬事艱難,故而特下恩旨,首年免除租稅,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自次年起,按照產量的十分之五抽取賦稅,以充實國庫。
朕意已決,朕之臣子,務必儘心竭力推行此策,不得有絲毫敷衍。
朕相信,此舉一旦推行,我大遼之農業與畜牧業必將如春日之草木,蓬勃興起。
百姓獲得土地,必會感恩戴德,從而儘心竭力地耕種放牧,我大遼之根基也將因此更加穩固。
朕又聽聞,我大遼貴族豢養戰馬數量甚多,竟達三十萬匹之巨。
然而這些戰馬大多僅供私家驅使,於國家軍事和經濟發展並無多少助益,實乃資源之極大浪費。
為改變這一現狀,朕當設立“鷹馬監”,專門負責管理戰馬事宜。
朕下令將這三十萬匹戰馬儘數收編為國有,精心建立標準化馬場。
在馬場之中,安排精通養馬和馴馬之術的專人,悉心照料馬匹、嚴格訓練馬匹。
朕仔細核算,如此一來,朕之國庫每年可增收兩百萬貫錢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