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間晨霧未散。
蕭峰足尖輕點古鬆虯枝,驚起一片寒鴉。
他望著掌心流轉的金銀雙色龍鱗紋路,唇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意——
這是葵花降龍神功在經脈中奔湧的印記。
深吸一口氣。
蕭峰雙掌如陰陽魚般旋轉推出。
降龍十八掌的剛猛化作開山裂石的龍吟,氣浪所過之處,百年古木轟然折斷;
葵花真氣則凝成萬千銀針,順著掌風縫隙疾射而出,所觸草木瞬間化作齏粉。
兩種截然不同的力量在半空中交織,形成一道螺旋狀的金色龍卷,將方圓十丈內的碎石、斷枝儘數絞碎。
漫天碎屑竟在半空凝成一條盤繞的銀鱗巨龍虛影,昂首咆哮。
“好!”
蕭峰長笑一聲,身形如電,踏著移形換影的步伐在林間穿梭。
每一次落腳,地麵都炸開一圈金銀交織的氣浪,九條金光燦燦的龍形殘影緊隨其後,同時揮出亢龍有悔。
遠處山壁上,龍爪爪痕與細密針孔交錯縱橫,宛如一幅驚心動魄的戰鬥畫卷。
想起昔日被慕容博與鳩摩智聯手追殺的狼狽,蕭峰眼中閃過一絲冷冽。
那時的他,即便使出渾身解數,也隻能勉強自保。可如今——
蕭峰猛地轉身,雙掌推出,一道裹挾著雷電轟鳴的掌影呼嘯而出。
前方一座小山丘在掌力觸及的瞬間,先是被剛猛之力轟出巨大的凹陷,緊接著無數細小的銀色氣勁迸發,將山丘徹底夷為平地。
煙塵散儘,地麵上赫然出現一個深達數丈的巨坑,邊緣處凝結著冰晶與焦土,形成詭異的冰火交融之態。
蕭峰仰天長嘯,聲震四野,驚起無數飛鳥。
嘯聲中,蕭峰再次揮掌,這一次,十八道掌影與九道銀芒同時落下,方圓十丈內的一切都在萬龍朝宗與葵花千裂的雙重絞殺下化為齏粉。
唯有那道頂天立地的金色龍影,在硝煙中昂首長鳴。
“慕容博?
鳩摩智?”
蕭峰負手而立,望著滿目瘡痍的山林,聲音中帶著難以掩飾的傲然,
“以我如今的葵花降龍,他們二人聯手,也不過是土雞瓦狗!”
他想起慕容博的鬥轉星移,鳩摩智的火焰刀,嘴角勾起一抹不屑,
“鬥轉星移再精妙,能轉得了這陰陽交融的剛柔之力?
火焰刀再熾烈,比得上易筋經的浩然正氣與葵花真氣的陰寒刺骨?”
想到此處,蕭峰的目光望向少林寺的方向。
那裡,藏著一位神秘的掃地僧。唯有此人,在原著中展現出了深不可測的實力。
“或許,唯有那掃地僧,能接我幾招。”
蕭峰喃喃自語,周身金銀雙色光芒大盛,
“今日之我,與往日已不可同日而語!”
……
開封城外
蕭峰捏碎手中的青石,碎屑簌簌落在染血的衣襟上,遠處嵩山的輪廓在暮色中猙獰如鬼。
他望著指尖迸發的金銀雙色真氣,往事如淬毒的箭矢,狠狠紮進血肉深處——
雁門關外的箭雨、母親懷中溫熱的鮮血、玄慈振臂高呼時那張道貌岸然的臉,每一幀畫麵都在心底翻湧成滔天怒浪。
十八年前的慘劇曆曆在目。
中原群豪聽信傳言,在玄慈狗賊的指揮下,在雁門關設下天羅地網。
繈褓中的小蕭峰被母親死死護在身下,溫熱的血順著母親顫抖的指尖滴在臉上。
那一刻,他還不懂什麼是仇恨,卻記住了玄慈身披袈裟、手持禪杖的模樣!
記住了那聲“替天行道”的偽善呐喊。
“玄慈、玄苦!”
蕭峰突然暴喝,掌心轟出一道剛柔並濟的氣浪,三丈外的古鬆攔腰而斷,斷口處焦黑與霜白交織。
玄苦是自己的授業恩師,教給自己武道的基礎知識。
還傳授過自己龍爪手這等少林絕學。
可惜當年武功初成那日,他自己懷揣著對師徒情分的期待,星夜兼程奔赴少林。
想見一見自己的恩師玄苦。
可當蕭峰見到玄苦的那一刻,玄苦為了殺自己,就把蕭峰引入了金剛羅漢伏魔大陣。
三十六根金剛杵被少林武僧拿在手中,玄苦的慈悲麵容在金光中扭曲成毒蛇的獠牙。
少林金剛伏魔大陣啟動時,銅鈴震碎蕭峰最後的幻想,無數少林武僧化作鎖鏈將他困在中央。
當時蕭峰心都涼了,拚命戰鬥也隻能保持不勝不敗,時間一久體力耗儘就要生死當場。
若不是父親蕭遠山從暗處殺出,以命相搏撕開陣法缺口,他早已成為少林寺地下的一具冤魂。
那一刻他才明白,所謂師徒情分,不過是虛偽的遮羞布;所謂武林正道,皆是沾滿鮮血的劊子手。
“今日,我蕭峰便以這新創的葵花降龍,踏碎這虛偽的佛門淨地!”
葵花降龍的真氣在經脈中瘋狂奔湧,蕭峰仰天長嘯,聲浪震得雲層翻湧:
“少林寺的玄慈方丈,玄苦大師!
你們準備好承受我蕭峰的怒火了嗎?”
話音未落,蕭峰施展淩波微步如離弦之箭衝向嵩山,所過之處草木儘折,地麵留下一道道深淺不一的足印,宛如死神的足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
……
……
嵩山禪韻
晨鐘未響,少林寺的石階上已浮動著淡淡的檀香。
掃地僧掃起的銀杏葉打著旋兒落在青石縫裡,老和尚們正用竹帚輕輕攏成小堆,不時笑著交談兩句。
塔林旁的菜地裡,小沙彌們赤著腳踩在濕潤的泥土裡,將剛摘下的青菜整齊碼進竹筐,水珠順著菜葉滴落,驚起幾隻蹦跳的蟋蟀。
藏經閣的雕花窗欞漏進縷縷晨光,三位知客僧正合力擦拭鎏金佛像,燭火搖曳間,銅鈴發出細碎清響。
忽有小沙彌捧著木盤疾步而過,盤裡新煮的素齋還冒著熱氣,引得廊下敲木魚的老僧抬眼微笑。
禪房外的曬場上,十幾名武僧正在演練羅漢拳,拳風裹著露水掠過草葉,驚起樹梢棲息的白鴿,撲棱棱掠過飛簷鬥拱。
後山竹林深處的靜室中,玄慈方丈身披赭紅袈裟,正手持戒尺,為二十餘名沙彌講解《金剛經》。
他聲音沉穩而慈悲,說到妙處時,小沙彌們紛紛雙手合十,眼中滿是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