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點點頭,又看了一眼老漢,心中默默歎息。他知道,自己今日的幫助隻是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但他相信,隻要自己不懈努力,終有一天,大明的百姓都能過上安穩的日子。
“走吧,老丈。”朱雄英溫聲說道,
“孤讓人護送你一程,路上小心。”
老漢抹了抹眼淚,重新駕起驢車,在幾名親兵的護送下緩緩離去。朱雄英站在原地,目送著老漢的背影漸漸消失在官道的儘頭。
【叮,宿主在眾人麵前造好人人設,獎勵反派點3000】
看到這個提示,朱雄英扯了扯嘴角。
我都是真心的好不好?
此事傳開後,應天府的百姓無不拍手稱快,稱讚太孫殿下英明神武,秉公執法。而朝中大臣也對朱雄英更加敬畏,無人敢輕易觸犯律法。
回宮路上,朱雄英在係統商城裡的曆史類書籍裡查了一下楊士奇,讓他意外的是,他居然是大名鼎鼎的“三楊”之首。
從鄉村教書先生,做到縣學訓導、翰林院編纂、內閣首輔的傳奇人物。
隻不過在他的介紹中,沒有看到他去過刑部任職啊。
難不成是他這隻蝴蝶的小翅膀扇動的原因?
…
奉天殿,燭火搖曳,映照出三代朱家人的身影
此時大殿內隻有老朱,大朱,小朱,三隻代表著三代的朱。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雖已年過六旬,但眉宇間依舊透著帝王威嚴,目光如炬,仿佛能洞穿一切。
他雖對朝臣殺伐果斷,冷血無情,可此刻看向朱雄英的眼神卻滿是寵溺,嘴角掛著慈祥的笑意。
“大孫啊,你也是,回來了也不跟爺爺講一下,害得爺爺在宮裡乾著急。”
“你這可是滅國之功,不得讓文武百官出城來迎接啊?”
朱元璋故作埋怨地說道,語氣中卻帶著掩飾不住的歡喜。
他一邊說著,一邊伸手拍了拍身旁的座位,示意朱雄英坐過來。
朱雄英笑著走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禮,道:“皇爺爺,孫兒這不是想給您和爹一個驚喜嘛。”
“慶功的事不著急,等魏國公李大人他們帶大部隊來了再說吧!”
他說完,從隨身的包裹中取出幾樣精致的盒子,雙手奉上,“這是孫兒從遼東、朝鮮和倭國帶回來的補品,特意孝敬您和爹的。”
朱元璋接過盒子,打開一看,裡麵是幾株珍貴的人參和靈芝,還有幾瓶包裝精美的藥酒。他笑得合不攏嘴,連連點頭道:“好,好!大孫有心了,爺爺沒白疼你!”
一旁的朱標卻依舊板著臉,神情嚴肅。
他雖心中對兒子朱雄英的成就感到無比驕傲,卻從不輕易表露出來。
他淡淡地掃了一眼那些補品,語氣平靜地說道:
“雄英,你身為太孫,肩負重任,不該在這些小事上花費太多心思。遼東、朝鮮、倭國的事務處理得如何了?”
朱雄英對父親的嚴肅早已習以為常,他微微一笑,恭敬地答道:
“爹放心,孫兒已妥善安排。倭國的銀礦開采進展順利,徐達和李善長兩位大人正在監督,預計一年後便可帶回第一批銀礦。”
“朝鮮方麵,孫兒已與他們達成協議,未來十年內,朝鮮將每年向大明支付糧食和藥材,以換取我們軍隊的保護。至於遼東,孫兒已命人加強邊防,確保女真部落不敢輕舉妄動。”
朱元璋聽完,滿意地點了點頭,笑道:
“咱大孫辦事,爺爺放心。不過,倭國那邊你得多留個心眼,那些倭人狡猾得很,可彆讓他們鑽了空子。”
朱雄英點頭道:“皇爺爺放心,孫兒已安排妥當,倭國的銀礦開采由我們的人全程監督,倭人不得插手。”
“此外,孫兒還命一位叫戚斌的人,在倭國先設立了監察司,專門負責監視倭國貴族的一舉一動,確保他們不敢有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