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朱元璋有些不耐煩了,"莫非是字跡潦草認不出來?"
"回...回陛下,"大太監的聲音有些發顫,"老奴是...是被這詩的氣勢震住了..."
這一說,滿朝文武頓時來了精神。
文官們紛紛伸長脖子,武將們也都豎起耳朵
。就連一向沉穩的朱標,也不由自主地向前傾了傾身子。
"快念!"朱元璋一拍龍椅扶手,"讓咱也聽聽,咱大孫能寫出什麼驚世之作!"
"《宴群英》——皇太孫殿下於蘇州府宴請武林群豪時所作!"
"群英薈萃宴瓊樓,劍氣簫心共此籌。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最後一個字落下,奉天殿內靜得能聽見針落的聲音。
突然,藍玉猛地一拍大腿:"好!好一個"隻識彎弓射大雕"!那蒙古韃子可不就是隻會騎馬射箭!"
這一嗓子如同驚雷,頓時引爆了整個朝堂。
武將們紛紛叫好,一個個激動得麵紅耳赤:
"殿下這話說到末將心坎裡去了!"
"秦皇漢武算什麼,咱們大明才是真正的盛世!"
"要我說啊,殿下這氣魄,比那成吉思汗強百倍!"
文官這邊更是炸開了鍋。翰林學士劉三吾激動得胡子直顫:"此詩氣吞山河,雄視古今!"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是何等的氣魄!"
"殿下此詩,當浮一大白!快,快讓我抄下來..."
而一旁的史官正在瘋狂記錄。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了。
他轉頭看向朱標,發現太子正望著殿外出神,眼中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標兒,你怎麼看?"朱元璋故意問道。
朱標回過神來,輕聲道:"雄英這孩子...兒臣一直知道他胸有韜略,卻不知文采也如此斐然。"他頓了頓,突然笑道:"隻是這"略輸文采"、"稍遜風騷",怕是要氣活幾位古人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拍著龍椅扶手道:"氣活就氣活!讓他們看看,咱老朱家的種,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禮部尚書趙瑁突然出列,激動道:
"陛下,臣請將太孫殿下此詩刻碑立於國子監,供天下學子瞻仰!"
"準了!"朱元璋大手一揮,"不僅要刻碑,還要讓翰林院編入教材!讓全大明的讀書人都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