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詞長傳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這一句,蘇婉清幾乎是顫抖著唱完的。
她抬手輕撫臉頰,一滴晶瑩的淚珠順著指尖滑落,在燈光的映照下閃爍著淒楚的光芒。
當林月白的嗓音陡然拔高,唱出"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時,整個白金瀚的空氣仿佛都為之一震。
她的聲音如同利劍出鞘,帶著玉石俱焚的決絕,刺破了先前沉重的氛圍。
"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
這十四個字如同驚雷炸響,在每個人心頭掀起驚濤駭浪。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龍袍下擺帶翻了案幾上的茶盞都渾然不覺。
這位見慣生死的開國君主,此刻竟微微顫抖起來——他想起了當年濠州城裡,那些默默為義軍送糧送藥的普通百姓。
文官席上,年過六旬的劉三吾突然老淚縱橫。
他想起了建炎年間,那個在金兵刀下仍堅持教授《論語》的鄉下塾師。
武將行列中,藍玉死死攥著拳頭,指甲深深掐進掌心——這個曾經嘲笑戲子無義的莽夫,此刻卻因幾個青樓女子的氣節而羞愧難當。
最震撼的是朱標。向來溫文爾雅的太子殿下竟失手折斷了手中的象牙折扇。
他想起十年前微服私訪時,那個寧願餓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的乞丐,臨死前還念叨著"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
在如此深入人心的舞台故事演繹下,這種卑微的人帶著報國心的情緒瞬間感染所有人。
"台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
"台下人唱著,不見離彆歌..."
當聲音空靈的林月白這兩句戲劇唱腔一出,整個場地仿佛被施了定身咒。
她的聲音如同寒潭秋水,帶著穿越時空的涼意,讓所有聽眾都不自覺地打了個寒顫。
隨著這兩句唱詞,漆黑的幕布緩緩升起。
舞台上的景象讓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氣——原本雕梁畫棟的青樓已化作焦黑的廢墟,殘垣斷壁間還冒著縷縷青煙。
最震撼的是廢墟中央,幾具炭黑色的屍骸依然保持著生前的姿態:
班主的屍身蜷縮著,雙臂卻如鐵箍般死死鎖住百夫長的雙腿。
她的十指已經炭化,卻仍深深摳進敵人的皮肉。
在她身旁,小桃的屍骸保持著撲擊的姿勢,斷裂的指骨仍卡在那個士兵的咽喉處。
更遠處,老廚子的屍體張開雙臂,用佝僂的身軀堵住了最後一道側門。
"殺!殺光這些畜生!"
一個素來以儒雅著稱的翰林學士突然拍案而起,雙目赤紅地嘶吼著。
這個平日裡連螞蟻都不忍踩死的讀書人,此刻卻像頭暴怒的雄獅。
外圍的百姓更是群情激憤。
一個背著嬰孩的婦人突然衝向舞台:
“快救救那些姑娘!"幾個太孫親兵連忙攔住她,輕聲解釋這都是演戲。
那婦人怔了怔,突然癱坐在地,嚎啕大哭:"可當年...當年真有過這樣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