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來,銀來,手捧金銀財富來,病去,災去,無病無災健康福。”
小豆走出大發展示廳,迎麵走來了一位拄著拐杖,年齡約60歲的婦人,梳著花白的短發,穿著補丁的青衫,補丁很多,卻是沒有一個破洞,衣服乾乾淨淨。
身上搭著一個布袋,棕色的,布袋麵上繡著一個紅色的福,手裡牽著一個男孩,約4歲,兩眼無光,是個盲人。
“天晴了,地朗了,好人平安健康。”
小男孩脆脆的聲音響起,還和著竹板聲。
婦人站在了一個賣燈盞糕的小攤前。正在煎燈盞糕的攤主見狀,趕緊用油紙包了一個熱乎乎的燈盞糕給她。
“金來,銀來,手捧金銀財富來,病去,災去,無病無災健康福。”
婦人唱完,收起了燈盞糕,走到一邊,將燈盞糕掰成兩半,一半給男孩,一半給自己。
“天晴了,地朗了,好人平安健康。”
男孩子打著竹板,接著唱。
“東子,這是燈盞糕。”
婦人慢條斯理地咬起燈盞糕,看起來是那麼的斯文。男孩也是慢條斯理地吃著燈盞糕,蘿卜絲掉下來了,婦人用手捧起,繼續吃。
小豆很疑惑地站在了燈盞糕攤位前,用手指指那個正在吃燈盞糕的婦人。
“她啊,是乞丐啊。孫子是盲人,兒子是聾子,兒媳婦是智力低下。”
乞丐?小豆又抬眼看了看跪在路中間的那些乞丐。
集市上人多,乞丐也多。
那些斷胳膊斷腿,躺在路中間的,跪在路中間的,端著破碗,在那裡喊著:“行行好吧,行行好吧。”
那樣的才是乞丐呀。
雖然丐幫被端了,但是斷胳膊斷腿的還是非常多,解救了一些出來後,他們還是以乞討為生了。
“天晴了,地朗了……”
小豆看到這個唱歌的婦人吃完了燈盞糕,繼續前行。
她不由自主地跟在了婦人身後。
有人給了一分,有人給了五分,有人給了一角,還有人給男孩子一個冰糖葫蘆。
終於婦人發現了小豆在跟著她。
“姑娘,你跟著我有事嗎?”
婦人開口道。
“阿婆,你是一直做這一行嗎?”
小豆問道。
“是的,家裡孫子這樣子,能討到多少是多少,以後讓孩子學門手藝,能站著討飯就絕不能坐著討飯,能坐著討飯,絕不能跪著討飯。”
婦人拍了拍小男孩的手,繼續道:“家裡兒媳婦智力不佳,兒子聽不見,孫子這樣子,好在智力可以,也會唱歌,也會打竹板。老天總會給人一條路的。”
小豆想了想,這個時候好像還沒有特殊教育學校,也沒有專門針對盲人這一塊學習的地方。
看到婦人慈眉善目,是那麼心疼地看著男孩的時候。
小豆突然心酸了。自己都沒有得到過爺爺奶奶他們的關愛。這個男孩子生在這樣的環境裡,卻依舊坦然。
“阿婆,你家是在哪裡的?我家就在這裡前麵那個豆豆花場,就是我家的。你們到豆豆花廠來坐一會兒吧。”
這路上人多人雜,小豆也沒有敢多說話,就邀請了他們去豆豆花場。
他們邊走邊聊。
“阿婆,你的兒子是做什麼的?兒媳婦在家裡又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