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吧。”
看著在那裡感歎時代不同,道路不同,應該不會再像當初那樣搞出大亂的桃山,方圓無奈的說道。
不是他疑神疑鬼,實在是現在這個世界的人實在是太敢想敢乾了。
不說他那胡來創法的兩位師傅,就說他碰到的但凡有點誌向和想法的高手。
他們哪一個乾的事兒在以往他所知的哪些故事話本之中坐不得主角,或者最終反派的位置。
而且光一個大明朝,在平靜的水麵之下都特麼藏著練成一個洞天世界的謀劃,甚至這可能還是最表麵上的。
由此觀之,現在的赤縣神州又是何等的風雲激蕩。
更不要提,時光延綿之下,方圓要不是逮住了桃山這個當事人,誰能夠想到情之一道的力量能鬨出這麼大的亂子。
現在的人一知半解之下為了追求力量,就開始胡搞亂搞,這實在太過正常了。
當然,幕後之人要是知道這些事,還敢追求這個力量,那就更正常了。
畢竟人類從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會吸取教訓。
“行了,你倆隨便選一個地方,還是把它布置成原來的樣子。
要是老朱再找你們,還是照著原來的計劃進行就好。”拍了拍手,方圓起身說道。
也不等兩人回應,破開空間之後,方圓直接又溜回了大明朝。
管老朱想要謀劃什麼?現世的大明都是他不能放棄的。
既然如此,等著就是,而且不是已經有人想要搗亂了嗎?
看著在這片地方自由來去的方圓,警幻仙子和桃山麵麵相覷之下,也隻能先按照方圓說的做了。
畢竟隻要不死,總有出頭的那一天。
默默安慰著自己的兩人乖乖的進入圓神的世界裡麵,開始履行自己先天神聖的職責。
一時間此地隻剩下了一個無聲的宇宙世界群,開始緩慢的成長了起來。
————
跛足道人圍繞著嶽不群已經轉了很久了,轉悠的久當然不是因為嶽不群身上的傷。
畢竟像嶽不群這種明明該死卻沒死的情況,在他以往的歲月中也見過不少次了。
他現在隻疑惑一點,嶽不群是怎麼把紫霞神功練成這副逼樣的?他怎麼敢的啊?
紫霞神功這門為了彌合三教搞出來的草創武學,他自然也是聽說過的,所以他更明白這裡麵的坑爹之處。
現在大家雖然都在說什麼三教分歧,但是實際上處於時代下遊的我們根本就不能理解三教有什麼分歧?
因為不論現在的三教說的再怎麼天花亂墜,標新立異,但經過了時間的曆練,或者說三教互抄之下,現在的三教都特麼是一回事兒。
而且三教有分歧嗎?它分歧在哪兒?
儒釋道的名字雖然不一樣,但他們真的有什麼區彆嗎?
不都是自己編了一套故事出來,或者說編了一套聽起來就美好的話術來忽悠人嗎?
儒教的天下大同,佛教的眾生平等,還有道教的。
哦,道教還算不上,畢竟他還沒怎麼提出過這方麵的統一理論。
不過這也怪不了道教,畢竟他發展起來太晚了。
雖然說道教曆史很悠久,但作為宗教正兒八經發展出一套聽起來就完善的理論的時候,那還得是在兩宋南五祖北五祖時期才搞出來的。
是的,道教發展起來是很晚的。
而且道教唯一一次把佛教給打的自閉的時候,是因為出了林靈素這個真心推崇道教的狠人。
其他的時候道教本身就不是什麼強勢宗派,非得要說強勢的話,也隻是道門內部哪一派強勢罷了。
畢竟道門內部的紛爭,那可是絲毫不比不比佛門遜色,甚至更激烈。
而且道教的理論是完全沒辦法支撐他們做什麼下沉市場的。
不說彆的,道教玄門的五術山醫命卜相這個在唐朝時期才搞出來的玩意兒,那就不是給普通人學和用的。
道士的出路更不會是什麼發展宗教了。
不說彆的,唐朝最出名的兩個道士李淳風和袁天罡。
李淳風的本職工作,或者說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給李世民當幕僚,十七歲時經劉文靜推薦成為秦王府記室參軍。
至於後來則是當官兒,四十六歲的時候被唐太宗李世民任命為太史令。
至於袁天罡,人家的好朋友是張柬之。
貞觀六年的時候憑借他的相術一樣成了唐太宗的智囊。
然後在貞觀八年的時候,覺得在唐太宗身邊再待下去會出事兒,就自請回家了。
所以道士隻不過是人家用來做官的一層身份罷了,學的那些手段,也不是為了什麼傳教所用。
這就跟現在喜歡把太平道歸納入宗教裡麵一樣。
但實際上張角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這個口號裡的黃天指的是上古時期的一種社會狀態。
甚至說白了所謂的黃天就是杜甫所想的治君堯舜上的那個堯舜之世。
黃天壓根兒就不是什麼宗教信仰。
太平道是個政治勢力,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更是一個政治口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龍虎山正一派才會是在元朝的時候,在蒙元的幫助下才搞出了一個世襲罔替的張天師。
那什麼所謂的三山符籙的授籙一事,也才會跟讀書做官一模一樣,當了哪一品級的官兒就得通曉哪一品級的道經。
更不要提道教實際上有一個詭異的狀態是所有人都忽略的。
那就是大家雖然都在道教這麵旗幟底下吃飯,但道教內部是從來就沒有統一過的。
這是一個很吊詭的事實,道教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領頭羊的。
你說龍虎山正一派張家算嗎?
算個嘚兒啊,全真派還在旁邊虎視眈眈的跟他打擂台呢。
他們可不像大小乘佛法的各種分支,是一脈相承發展起來的。
各種佛法分支隻不過是因為各地風俗不同,為了適應當地環境,所以走了各種路數。
可全真和正一從根本理念開始,就已經是兩回事兒了。
更不要提兩方的修行路數還有目標,以及教內經典的分歧了。
一個主張修道即修心,不尚符籙,不侈談神仙長生。
一個主張以符籙借法神明,常言鬼神之事,注重各種道教科儀。
這兩者要不是都披了一層道教的皮子,誰能把他們認為是一夥的?
就這,還是經過時間遷延之下,各方互卷,大家的理論基本上都已經快被對方給學全了,或者說抄完了以後,才看到的基因打結產物。
道教裡麵最大的兩派都是這副模樣,你能說道教是統一的嗎?
道教從來就沒有什麼統一的理論。
所以大家搞的三教合一,就好像夫妻肺片裡麵沒有夫妻一樣。
從來就沒有什麼合一,也沒有什麼三教。
隻不過是自己選了一個理論,用這一個理論開始不斷的打補丁,或者說東抄西借,創造一個新東西出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