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兩天,振興磚廠熱火朝天的開工,工人們都在為了新到的原料,和即將全麵鋪開的政府項目忙碌著。
但平靜的水麵之下,幾股細流,正在悄然彙合,目標是摸清新入磚廠的這批工人。
肖國誌作為主管生產的管理者,責無旁貸的承擔著大部分工作。
他先是組織了一場,新老工人的交流培訓會。
名義上,是讓老師傅們帶帶新人,交流一下各方麵的手藝和經驗。
實際上,則是由肖國誌主持,在輕鬆的交流氛圍中,穿插著提問。
“張師傅以前在大通磚廠,管的是窯火方麵,這火候的掌握可是關鍵,大通對燒窯的時長,應該要求十分嚴格吧?”
肖國誌的語氣輕鬆,目光卻時刻關注著對方的神情變化。
張師傅毫無察覺,頓時笑了。
“嚴格是嚴格,但是規矩都是領導定的,我們照做就是,現在再振興,肖主管放心,我們該咋辦就咋辦,一定保證質量。”
回答的中規中矩,毫無破綻。
類似的談話,在肖國誌與新工人之間展開。
其中,新工人也積極的談起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倒也真誠。
直到,肖國誌和一個姓周的師傅,聊起質檢的事情時,對方隱隱有些目光閃躲。
對方名叫周福,長了一張國字臉,十分好認。
平時話不多,講話都很規矩,像是不愛出風頭的那種人。
但是肖國誌卻從彆人口中聽說,從前的周福,卻十分健談,和誰都能聊上幾句,從前在大通,人緣也是出了名的好。
“肖主管,質檢都有質檢的專業流程,其實主要還是看用料,和燒製環節怎麼樣。”
“隻要其他環節不出問題,質檢也出不了什麼岔子。”
肖國誌點點頭,這話聽著倒是沒什麼錯處,隻是相比於其他人的直率,周福的回答,顯得十分官方,也帶著幾分置身事外的味道。
與此同時,江三順也在暗中行動。
他利用自己在工人間的關係,不動聲色的暗示了一些腦子靈活的老工人,讓他們盯著點新工人平時的行為舉止。
振興磚廠的成立,大部分的股份,都是老工人從牙縫裡擠出來的錢。
大家對於振興的感情和重視,遠遠超乎想象。
所以江三順隻是提了幾句,便有許多人記在了心裡,下意識會注意到新工人的舉動。
比如,乾活賣不賣力,有沒有藏私偷懶之類的。
趙科也沒閒著,雖然江三順已經叮囑他,要公私分明,但是他深知,這批工人,是他們父子推薦到廠裡的。
要是將來真的出了什麼事,必定難辭其咎。
所以就想辦法,聯絡了一些從前大通的工人,打聽到這批新工人的更多情況。
比如家裡的經濟狀況,平時的為人處事之類的。
得到的信息,也讓趙科懸著的心,放下了一些。
大多數工人的家裡,的確困難,但是都是些老實巴結的工人,妻兒在家務農或者做些零工,生活清貧卻安穩。
至於特殊債務之類的,倒是沒有。
隻有周福的妻子患病,但聽說不是什麼重病,一直在抓藥吃,家裡經濟狀況有些吃緊。
兩天後,三人的初步調查結果,便都彙總到了王天的辦公桌上。
王天一邊聽著三人的彙報,一邊翻看著趙科送來的調查結果,時不時的點點頭。
“王廠長,這批新工人已經乾了兩天活了,目前倒沒什麼奇怪的地方,乾活都挺賣力的。”
王天應了一聲,“好,辛苦了,你們去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