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隋太子楊燁定山東記_重生歸來,我林衝追妻火葬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章 隋太子楊燁定山東記(1 / 1)

開皇十七年,涿郡城外寒風吹得旌旗獵獵作響,楊燁身披玄鐵鱗甲立於點將台上,指尖無意識摩挲著腰間隋刀的吞口。三個月前他還是二十一世紀曆史係研究生林燁,一場實驗室事故後,竟成了大隋太子楊燁——這個在史書上隻存在於野史傳聞、未及登基便離奇病逝的皇子。而此刻,他麵前十萬隋軍陣列森嚴,身後卻牽扯著整個關隴集團與山東士族的暗潮洶湧。

“太子殿下,糧草押運仍缺三成,五姓七望那邊傳來消息,稱山東秋收歉薄,願以絹帛代糧。”兵部尚書柳述躬身稟報,聲音壓得極低。楊燁眸色一沉,他太清楚這些士族的伎倆了。所謂“歉薄”不過是托詞,五姓七望盤踞山東百年,田畝萬頃,此刻不願出糧,分明是想看他東征高句麗時後院起火,好趁機要挾朝廷讓步。

“告訴崔、盧、李、鄭、王各家,”楊燁的聲音透過寒風傳到柳述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朝廷征調糧草,是為保大隋邊境安穩,若哪家敢以絹帛充數,便是抗旨。屆時我奏請陛下,收回其在山東的永業田,交由府兵耕種。”他深知五姓七望的命脈就在土地,這些士族靠著世代傳承的田產,豢養佃戶、私兵,才敢與皇權分庭抗禮。如今他手握太子印璽,又有東征之名,正好借此機會敲打這些盤根錯節的勢力。

三日後,楊燁率中軍行至濟州,剛入城門便接到急報:泰山附近有反王劉元進聚眾數萬,打著“清君側、誅士族”的旗號,連破三縣,所過之處士族莊園被焚燒殆儘。柳述臉色驟變,劉元進本是江南士族子弟,卻因不滿五姓七望壟斷仕途而舉兵,此刻在山東起事,分明是想借隋軍東征之機渾水摸魚。更棘手的是,劉元進竟派人聯絡了曲阜孔家,承諾事成後尊孔氏為“天下文宗”,讓孔家嫡孫孔穎達入朝輔政。

“殿下,孔家乃山東文脈象征,若其倒向劉元進,恐怕整個山東士族都會動搖。”柳述急得直跺腳,他出身關隴柳氏,與山東士族本就隔閡深重,此刻更是無計可施。楊燁卻反而冷靜下來,他記得史書中孔穎達是初唐名儒,此刻雖年輕,卻已是孔家新一代的掌舵人,此人雖重禮教,卻更識時務,絕不會真的與反賊為伍。

當晚,楊燁屏退左右,隻帶兩名親衛,喬裝成儒生模樣,夜訪曲阜孔府。孔府外槐樹葉落滿地,守門的家仆見他們衣著樸素,本想驅趕,卻被楊燁遞上的一枚玉玨攔住——那是當年隋文帝為嘉獎孔家整理儒家典籍所贈,背麵刻著“文運昌隆”四字,唯有孔家嫡係才能辨認。

片刻後,孔穎達身著素色儒衫出迎,見楊燁雖一身布衣,卻身姿挺拔、目光銳利,心中已猜到此人身份不一般。待入了正廳,楊燁取下頭巾,露出束發的玉冠,孔穎達驚得起身行禮:“草民孔穎達,不知太子殿下駕臨,有失遠迎。”

“孔先生不必多禮,”楊燁抬手示意他坐下,語氣誠懇,“今夜前來,是為劉元進之事。先生乃孔聖後裔,當知‘君臣有彆’之理,劉元進聚眾謀反,雖打著反士族的旗號,實則是想顛覆大隋江山,若其得逞,天下戰亂再起,儒家典籍恐遭戰火焚毀,先生難道忍心見此情景?”

孔穎達沉默不語,手指輕輕敲擊著案幾。他並非不知劉元進是亂臣賊子,隻是五姓七望長期壓製孔家,朝廷雖表麵尊崇儒學,卻始終未給孔家實權,劉元進的承諾確實讓他心動。楊燁看穿了他的心思,繼續說道:“先生擔憂孔家地位,楊某明白。但劉元進不過是割據一方的反賊,其承諾如同鏡花水月。反觀朝廷,陛下已命我籌備國子監擴建,若先生願助我平定山東,我願奏請陛下,讓孔家嫡孫入國子監任司業,主持儒家經典修訂,讓孔聖之學傳遍天下。”

說到此處,楊燁話鋒一轉,語氣中帶上一絲威嚴:“況且,劉元進焚燒士族莊園,雖暫時痛快,卻得罪了整個山東士族。如今五姓七望已暗中調集私兵,若先生與劉元進扯上關係,他日五姓七望反撲,孔家恐難獨善其身。楊某此次東征,本就有意整頓山東士族,若孔家願與朝廷合作,他日我登基後,必讓孔家成為真正的‘天下文宗’,而非依附於其他勢力的附庸。”

孔穎達抬起頭,眼中閃過掙紮與猶豫。他看著楊燁堅定的眼神,想起這些日子劉元進部下在曲阜附近劫掠百姓的行徑,心中漸漸有了決斷。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若連君臣天下都不顧,又何談傳承孔聖之學?他起身對著楊燁深深一揖:“殿下所言極是,草民糊塗,險些釀成大錯。孔家願助殿下平定反賊,明日便派人前往劉元進大營,假意應允其要求,實則為殿下傳遞消息。”

楊燁心中一塊大石落地,他知道收服孔家,便等於掌控了山東的文脈,五姓七望再想借“尊儒”之名對抗朝廷,便沒了借口。次日清晨,孔穎達果然派人前往劉元進大營,約定三日後在泰山腳下會師,共討五姓七望。劉元進不知是計,得意忘形,竟將主力全部調往泰山,隻留少量兵力駐守已攻占的縣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燁得知消息後,立刻調兵遣將:命右衛大將軍李景率兩萬騎兵,連夜奔襲劉元進的糧道;命左武衛將軍長孫晟率三萬步兵,埋伏在泰山附近的山穀中;自己則親率五萬中軍,正麵迎擊劉元進。他特意囑咐李景,若遇到五姓七望的私兵,不必與其交戰,隻需將劉元進糧道被斷的消息傳開即可。

三日後,劉元進率領五萬大軍抵達泰山腳下,卻遲遲不見孔家的人來。正在他疑惑之際,探馬來報:糧道被隋軍截斷,後方縣城也被隋軍收複。劉元進大驚失色,正想下令撤軍,山穀中突然響起號角聲,長孫晟率領的步兵從兩側殺出,箭如雨下。劉元進的軍隊本就是烏合之眾,此刻腹背受敵,頓時亂作一團。

楊燁親率中軍衝鋒,玄鐵鱗甲在陽光下閃著寒光,隋刀揮舞間,叛軍紛紛倒地。劉元進見大勢已去,想策馬突圍,卻被楊燁一箭射落馬下,當場被生擒。這場戰役僅用了一個時辰便結束,隋軍大獲全勝,斬首兩萬餘級,俘虜三萬餘人。

戰後,楊燁並未立刻處置俘虜,而是下令將劉元進的罪行昭告天下,同時釋放了那些因被脅迫而加入叛軍的百姓。消息傳到五姓七望耳中,各家族長皆坐立不安。他們本想坐山觀虎鬥,卻沒想到楊燁如此迅速地平定了叛亂,還收服了孔家。更讓他們心驚的是,楊燁在處置俘虜時,特意提到“劉元進焚燒士族莊園,實乃禍亂天下之舉”,既譴責了反賊,又暗指五姓七望平日欺壓百姓,才給了反賊可乘之機。

幾日後,楊燁在濟州府衙設宴,邀請五姓七望的族長前來赴宴。席間,楊燁不提糧草之事,隻與眾人談論儒學經典,孔穎達坐在一旁,不時附和楊燁的觀點,言語間處處彰顯對朝廷的尊崇。崔氏族長崔弘度幾次想提起糧草短缺的事,都被楊燁不動聲色地岔開話題。

宴至中途,楊燁起身舉杯:“諸位都是山東望族,世代受大隋恩寵。如今高句麗犯我邊境,我大隋將士在前線浴血奮戰,若後方糧草不濟,便是我等的罪過。楊某知道各家近日也有難處,但若能同心協力,共渡難關,他日陛下論功行賞,各家定能更上一層樓。”

他話音剛落,孔穎達立刻起身說道:“太子殿下所言極是,孔家願捐糧五千石,助殿下東征。”有了孔家帶頭,其他士族族長麵麵相覷,隨後紛紛表示願意捐糧。崔弘度咬牙說道:“崔家願捐糧八千石,另派私兵兩千,隨殿下出征。”盧、李、鄭、王四家見狀,也不甘落後,紛紛增加捐糧數額,一時間宴席上氣氛熱烈,仿佛之前的隔閡從未存在過。

楊燁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冷笑。這些士族終究是趨炎附勢之輩,隻要抓住他們的命脈,再給些甜頭,便會乖乖聽話。他舉起酒杯,一飲而儘,目光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平定山東隻是第一步,接下來東征高句麗,整頓關隴集團,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但此刻,他已不再是那個初來乍到、茫然無措的穿越者林燁,而是大隋太子楊燁,一個即將改寫隋朝命運的人。

次日清晨,山東各地的糧草源源不斷地運往涿郡,五姓七望派來的私兵也陸續抵達,編入隋軍序列。楊燁站在濟州城頭,看著滿載糧草的車隊緩緩駛過,身後孔穎達捧著整理好的儒家典籍,輕聲說道:“殿下,這是孔家曆代珍藏的《尚書》注本,願能為殿下治國理政略儘綿薄之力。”

楊燁接過典籍,指尖觸碰著泛黃的紙頁,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從這一刻起,山東不僅在軍事上被平定,在文化上也已歸順朝廷。而他,也終於在這個陌生的時代,站穩了腳跟,朝著改變曆史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喜歡重生歸來,我林衝追妻火葬場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林衝追妻火葬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末日超市:傲嬌喪屍王非要當店員 倒黴蛋的修仙生活 渣雌翻車第一晚,獸夫們纏寵不休 八零香江:我靠算命走向人生巔峰 驚!豪門血包竟是玄門大佬 重生2000:高考狀元為國爭光 重生七零,閃婚老公竟是閨蜜她叔 混沌吞天訣 修真版大明 蜜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