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無人應答,李睿也不惱,反而笑了,隻是那笑意裡帶著刺骨的寒意。
“既然舊的路走不通,那朕,就給他們開一條新的路!”
“朕今日,便要,改革教育,重訂科舉!”
“從今往後,國子監和地方官學,除了四書五經,還要增設算學、格物、律法、農桑、水利、醫工等實用之學!”
“聖人雲,書中自有黃金屋?朕看,書中更該有百煉鋼,有千重粟,有萬民康!”
“科舉,也不再是一考定終身!”
“朕要將科舉分為兩途!”
“一為‘經世科’,選拔治國安邦之相才,入朝堂,進內閣,為朕分憂,為萬世開太平!”
“二為‘致用科’,選拔能工巧匠,律法專才,農桑能手!讓他們下基層,去做吏,去做師!讓他們去丈量大夏的每一寸土地,去設計灌溉萬畝良田的水渠,去製定讓商業繁榮的律法,去打造能揚我大夏國威的利器!”
“朕要讓天下所有讀書人,人儘其才,物儘其用!讓他們明白,讀書不是為了做高高在上的人上人,而是為了更好地為這天下,為這百姓,做實事!”
轟!
李睿的話,每一個字,都像是一記記驚雷,在百官的腦海中炸響!
所有人都被這個宏大而又瘋狂的設想,震得頭皮發麻,渾身顫栗!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
這是要徹底顛覆千百年來的傳統!
這是要將高高在上的讀書人,徹底拉下神壇,讓他們和工匠、農夫一樣,成為帝國的一顆螺絲釘!
然而,震驚過後,殿內卻依舊是一片詭異的安靜。
沒人反對。
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不敢。
放眼望去,這朝堂之上,能站在這裡的,要麼是皇帝的心腹,要麼是新提拔的寒門,要麼就是被殺怕了的牆頭草。那些最頑固,最有可能跳出來以頭搶地、哭諫反對的老臣,墳頭的草估計都三尺高了。
李睿很滿意這種效果。
他的目光,最終落在了於謙、孔明禮和兵部尚書顧長青三人身上。
“於謙,孔明禮,顧長青。”
“朕命你們三人,總理此事!”
“於謙,你為首輔,總攬全局。”
“孔明禮,你為禮部尚書,天下文宗,負責安撫士林,修訂章程。”
“顧長青,你兵部出身,最懂實用,負責厘定‘致用科’的考核標準。”
“朕給你們一個月的時間,拿一個完整的,可行的章程出來!”
“朕要讓大夏的每一個讀書人,都成為推動帝國前進的齒輪,而不是隻會空談的蛀蟲!”
“都聽明白了嗎?!”
三人心頭巨震,連忙出列,齊刷刷跪倒在地。
於謙的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曆史厚重感,他知道自己將要親手推動一個時代的巨輪;孔明禮的內心則是一片驚濤駭浪,既有對觸動整個士林根基的恐懼,又有一絲無法抑製的、在滔天巨浪中博取不世之功的野心;而顧長青,這位鐵血尚書,隻覺得胸中一股熱血轟然炸開,他幾乎是吼出來的:
“臣等,遵旨!”
聲音顫抖,卻又帶著一絲無法抑製的激動。
他們知道,自己即將見證,並親手開啟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時代!
李睿揮了揮手。
“退朝吧。”
百官如蒙大赦,躬身行禮,然後小心翼翼地,倒退著走出文華殿。
走出宮門,被午後的陽光一照,許多人才發現,自己的後背,早已被冷汗濕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