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敢說話,連佛門都服軟了,誰還敢跳出來。
就在這時,一個年輕人從人群中走出來。
二十多歲的樣子,穿著儒衫,一看就是讀書人。
“學生趙明,有一事不明,想請教陛下。”
李睿饒有興趣地看著他。
“說。”
“陛下推行新政,說是為了百姓。”
趙明的聲音很穩,看得出是有備而來。
“可陛下有沒有想過,安南的農民大多愚昧無知。”
“給他們土地,他們也種不好,到時候反而會餓死更多人。”
這個問題很刁鑽,直指新政的軟肋。
農民確實不懂經營,給他們土地,未必就能過上好日子。
孔長瑞皺起眉頭,這個趙明是誰,怎麼這時候跳出來搗亂。
李睿卻笑了:“你說農民愚昧無知,那朕問你,誰在種地。”
“自然是農民。”
“那誰更懂種地。”
趙明一愣,這還用說嗎。
“當然還是農民。”
“既然農民最懂種地,怎麼會種不好自己的地。”
李睿的邏輯簡單直接,趙明被繞進去了。
“可是,可是他們不懂經營。”
趙明還想掙紮。
“經營?種地需要什麼經營。”
李睿冷笑:“春種秋收,這就是最好的經營。”
“倒是你們這些讀書人,整天琢磨怎麼提高地租,怎麼盤剝佃戶。”
“這算哪門子經營,這叫吸血。”
趙明臉色漲紅,還想反駁。
“學生的意思是,農民沒有遠見,容易被眼前利益蒙蔽。”
“比如為了多收一季糧食,過度使用土地,導致地力下降。”
這個觀點有點道理,在場的人都看向李睿。
李睿站起身,走到趙明麵前。
“你說得對,農民確實可能犯這種錯誤。”
趙明眼中閃過一絲得意,他以為抓住了皇帝的漏洞。
“所以朕才要推行工分製。”
李睿的話讓趙明愣住了。
“集體勞動的時候,會有專人指導如何科學種地。”
“什麼時候該施肥,什麼時候該休耕,都有統一安排。”
“這叫技術指導,比你們收租子有用多了。”
趙明啞口無言,他沒想到皇帝考慮得這麼周全。
“還有,你說農民愚昧,朕偏要讓他們變聰明。”
李睿的聲音提高了幾分。
“三年之內,朕要讓安南一半的農民識字。”
“五年之內,每個村子都要有學堂。”
“十年之內,安南要出一萬個農民出身的秀才。”
這個目標太瘋狂了,在場的人都覺得不可能。
可看著李睿堅定的眼神,又沒人敢說不可能。
趙明還想說什麼,李睿擺手打斷了他。
“年輕人,朕知道你是誰派來的。”
趙明臉色大變,下意識地後退一步。
“回去告訴魏征明的那些同黨,老老實實認罪,朕可以從輕發落。”
“要是還想負隅頑抗,那就等著抄家滅族吧。”
原來這個趙明是魏征明的門生,被派來試探皇帝的態度。
現在被當眾點破,他哪裡還敢停留,灰溜溜地跑了。
李睿看著他的背影冷笑,這些人到現在還不死心。
“王守義,派人盯著這個趙明。”
“看他去見什麼人,把那些人都記下來。”
“末將遵命。”
王守義立刻安排人手跟蹤。
這時候大堂裡已經沒人敢說話了,所有人都被李睿的手段震懾住了。
分田地,搞工分,辦學堂,每一樣都是在挖士族的根。
最可怕的是,這些政策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係。
士族想破壞都無從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