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
煙波浩渺。
隨意找了家客棧,安置好馬匹和行李,周春生幾人出門辦事去了。
不一會,宋終也離開了客棧,他要去做他該做的事情。
他獨自走在街上,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顯得格外不起眼。
剛才,從店小二口中得知,西子湖畔的書生亭,今日有一場文鬥。
自古以來,經濟越富庶的地方,文人墨客就越多。
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就是物質得到了滿足,開始追求精神的滿足。用宋終的話講:就是不愁吃喝,有的是時間學習。
帝國內,失去財力支持放棄學業的學子何其之多?在興化城,李治不同樣將宋終看作是家道中落的學子。
前方,越來越多的人朝著一個方向走去,宋終隨波逐流。
今日,蘇杭城最有名望的兩所書院,西湖書院和江南書院在書生亭舉行秋日詩會。
名義上是交流詩詞,實則是兩所書院在為自己的學子創造成名的機會。
宋終感慨萬分,好熟悉的感覺。
穿越裝叉流小說最常見故事情節之一,詩仙、詞聖走向曆史舞台的開始。
宋終暗暗發笑,不知道今日自己會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靠近書生亭,宋終看到身穿白色和上青色衣服的兩方學子,他們站在涼亭兩側,互相審視著自己對手。
氣氛輕鬆和諧,並沒有劍拔弩張的感覺。宋終總覺得這群學子身上,沒有學子該有的精氣神。
不多時,宋終身旁的路人甲道:“西湖書院的陳院長到了。”
路人乙一臉崇拜地說道:“江南書院的常院長也到了。”
路人甲環顧四周,問道:“到了嗎?哪位是江南書院的院長?”
路人乙用鄙夷的眼光看向路人甲:“陳院長邊上那位就是。”
“啊?常院長這麼年輕?”
宋終轉頭望去,發現江南書院的院長,是一名年約40的中年男子。身旁路人甲說的這個年輕是相比陳院長的年輕,並不是真的年紀輕輕。
40左右成為大書院院長也不算太過分,如果對方隻有20來歲,宋終便要懷疑對方是不是穿越者。
兩名院長到場,給出題目,這場秋日交流詩會,才算正式開始。
你方唱罷我登場,書生亭好不熱鬨。
整場比賽,持續個把時辰,宋終略顯失望,雙方學子的詩詞水平與他預想的大相徑庭。
差,太差,相當差。
雖然宋終不會吟詩作對,可作為新時代的高材生,他從小就接觸唐詩宋詞,還是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精挑細選出來的精華,一番比較,自然覺得那些學生所作詩詞水平極低、極差。
要意境沒意境,要情感沒感情。
除了無病呻吟,裝腔作勢,啥也不是。
兩位院長臉上笑容僵硬,顯然也不滿意。
宋終真想上去背兩首詩給這幫學子聽,讓他們開開眼界。可一想到任務警告,他終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咕嚕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