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九年恩科殿試之後,新科進士的授官任命,再次在京師朝堂之上,引發了一場不小的震動。
首先,便是那一甲第三名,探花瞿昌文的任命。
瞿昌文此人,在後世的曆史記載中,幾乎是查無此人,名不見經傳。其家世背景,卻也算得上是顯赫——他的祖父,便是那位在南明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東林黨中少有的實乾派、最終為國殉節的民族英雄,瞿式耜!
瞿昌文雖然出身東林世家,但他自幼受其祖父教誨,所學所思,皆以“經世致用”、“忠君護國”為本,與那些隻知空談心性、結黨營私的傳統東林黨人,有著本質的區彆。他此次參加科舉,在童試、鄉試之中,表現也隻能算是中上,並非頂尖。然則,在最終的殿試問對之中,他所提出的那番關於“實心行實政”的見解,以及對大明官僚體係積弊的深刻剖析,卻深得崇禎皇帝的賞識!
也正因如此,崇禎皇帝力排眾議,不僅親筆將其點為“探花”,更直接授予了他一個看似品級不高、實則極其重要的職位——通政司正八品經曆!此職,專掌內外奏疏之收發、勘驗、以及部分機要文書的調度與用印!可以說是天子與朝臣之間溝通的重要樞紐之一!
皇帝此舉,其政治用意,不言而喻!他就是要借此向天下人傳遞一個明確的信號:朕用人,不看其出身派係,隻看其才乾與忠誠!隻要是真心為國、忠君務實的有才之士,即便你出身東林,朕……亦可破格重用!他要借重瞿昌文這等“東林忠臣之後”的標杆,來激勵和感召那些尚存幾分忠義之心的複社、東林子弟,讓他們放下成見,參與到朝廷的改革之中來!
而此次丙戌科殿試之後,所有新科進士的任命格局,更是打破了數百年來的傳統,充分體現了崇禎皇帝朱銘)那“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思路。
一甲前三名,皆是破格空前:狀元夏完淳,以十七歲之齡,直接入值文淵閣,充任“中書舍人”,參與機要,為天子近臣;榜眼黃淵耀,則被直接外放為“山東道監察禦史”,手持欽差節杖,巡查地方,整肅吏治;探花瞿昌文,亦被安排在通政司這等中樞要害部門,留京任職。
而其餘二甲、三甲的貢士們,也大多被迅速安排了實職。其中,一甲和二甲的貢士,基本都留在了京內六部、都察院、翰林院等核心衙門,擔任主事、給事中、評事等中層官職;三甲及餘者,則大多被派往了京畿周邊的重要州府,出任知縣、縣丞、主簿等地方實官。
一個最為明顯的特點便是:此次錄取的近三百名文科進士,竟無一人被派往江南及其他偏遠省份!皇帝的意圖很明顯,他要將這些他親自選拔出來的“天子門生”,儘數留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留在京師及京畿這片他能絕對掌控的區域之內,作為他推行新政、重塑朝綱的“嫡係部隊”!
至於那些武科中榜的武生們,則更無一人外放。他們將全部留在新設立的“順天府皇家武學院”之中,接受為期至少一年以上的、係統的文化與軍事理論進修。
崇禎皇帝幾乎是完全繞開了吏部和兵部那些繁文縟節的選官、授職成規,直接通過內閣下達旨意,在短短數日之內,便將所有新科進士的任命,全部安排妥當!這等效率,這等乾綱獨斷,讓整個朝堂再次為之嘩然!但卻……再也無一臣子,敢於出言勸諫或反對!皇權,在這一刻,已是空前集中!
然而,就在崇禎皇帝為自己成功簡拔了一批可堪大用的“新銳”而略感欣慰之時,一份來自戶部尚書倪元璐的、關於京師官員人數的最新統計奏疏,卻再次讓他勃然大怒!
根據倪元璐連夜梳理戶籍黃冊、並會同吏部、兵部、宗人府等衙門核查之後得出的數據顯示:
崇禎十年,在冊的京官數量,約為九萬六千餘人。
而時至今日,崇禎十九年,在經曆了數次清洗和裁汰之後,這個數字,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暴增至了驚人的十二萬三千六百餘人!
整個京師及周邊地區,刨去軍戶和流民,常住的百姓人口,尚不足兩百萬!竟要供養著近十三萬的官僚及其家眷!這個比例,早已嚴重失衡!其對國家財政造成的沉重負擔,簡直是觸目驚心!
崇禎皇帝看著那份長長的、其中十之七八都是他聞所未聞的“無名之輩”的冗官名單,隻覺得一股怒火直衝頭頂!他猛地將那份名冊狠狠摔在地上,對著底下那些同樣被這個數字驚呆了的臣子們,怒吼道:“屍位素餐!皆是屍位素餐之徒!國朝養著你們這群蠹蟲,所為何用?!!”
他當即便下達了更為酷烈的旨意:“傳朕旨意!命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法司,會同東廠、西廠,即刻起,對這份名單上的所有冗官,進行徹查!”
“再傳旨內廠提督方正化!命其立刻清查內廷二十四衙門!所有多餘之太監、宮女、內侍,一並給朕……裁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朕要讓你們所有人都知道!在我大明,在其位,便要謀其政!若有查出在其位而不謀其政、或是貪贓枉法、欺上瞞下者,輕則革職抄家!重則……枉法者,平其九族!!”他整肅官僚體係的決心,已是無比堅決!
為了將此次“裁官整冗”的行動,落到實處,也為了給後世留下“鑒戒”,崇禎皇帝更是下令,設立《丙戌裁官錄》!
他要將此次所有被裁撤的人員,其過往的政、存在的問題、以及最終的處理結果,都一一詳細地記錄在冊,昭示天下!
而負責編纂這部《丙戌裁官錄》的,皆是皇帝陛下最為信任的核心重臣:戶部兼工部尚書倪元璐、內閣大學士馮銓、新任左都禦史兼掌三法司事務的李邦華、以及東廠王承恩、西廠曹化淳、錦衣衛李若鏈、內廠方正化這三廠一衛的最高首腦!
這份名單,幾乎囊括了當今朝堂之上,所有手握實權的“帝黨”核心!其編纂的《丙戌裁官錄》,其係統性、其權威性、其所蘊含的政治能量,都將遠超當年東林黨人用來打壓異己的《東林點將錄》!其意圖之深遠,不言而喻!
整個京師,再次被這突如其來的、旨在“裁官整冗”的政治風暴所籠罩!
三法司的官員,對於那些有背景、有靠山的“大老虎”,或許不敢深查。但廠衛的鷹犬們,卻無所顧忌!他們奉了皇命,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餓狼,開始對京師內外的所有官僚體係,進行了一次自上而下、也自下而上的、內外互查式的、徹底的淨化!
內廠提督方正化,在領了清查內廷冗員的旨意之後,心中既有幾分期待,也存著幾分疑問。他期待著能借此機會,徹底清除宮中那些陽奉陰違、拉幫結派的內侍,但也同樣擔憂,如此大規模地裁撤冗官,那些被裁撤之人,日後又該如何安置?若他們心生怨望,再生事端,又當如何?
而崇禎皇帝,在連續下達了數道雷霆萬鈞的旨意之後,也終於感到了幾分身心俱疲。他那因連日操勞而尚未完全消散的餘怒,以及對未來那場更大風暴的憂慮,都化作了深深的疲倦。
貼身太監李春,小心翼翼地為他奉上了一杯安神的參茶,輕聲道:“陛下,夜深了,龍體要緊,還是……早些歇息吧。”
崇禎正準備點頭,殿外,一名小太監卻又捧著一份剛剛從宮外送進來的加急奏折,匆匆走了進來。
“陛下,”那小太監跪倒在地,聲音帶著幾分顫抖,“錦衣衛指揮使李若鏈大人,自京郊大營,呈上八百裡加急密奏!言……言……那五位王爺,已……已儘數‘請’入京了!”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