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冊封兀良哈汗王烏爾邁為‘遼國公’”的聖旨,在南京神策門外的敘功大典之上,由西廠提督曹化淳當眾宣讀出來之時,整個兀良哈蒙古人的營地,都徹底沸騰了!
起初,那些普通的兀良哈騎兵和部落頭人們,在聽聞這個封賞之時,大多是感到疑惑和……不解。他們不明白,“國公”這個漢人的爵位,究竟意味著什麼?其分量,又比之他們蒙古人自己的“汗王”,是高是低?
但隨即,當他們看到,就連宣府總兵高傑、大同總兵白廣恩這等在他們眼中已是“天大官職”的大明朝廷重將,也僅僅隻是被封為“伯爵”,而他們的汗王烏爾邁,竟能一步登天,位列“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首的“國公”之時,那份最初的疑惑,便迅速轉為了難以抑製的驚喜和……狂熱的興奮!
烏爾邁本人,更是被皇帝這份“不世之恩”,給徹底震驚了!
他跪在地上,聽著耳邊那山呼海嘯般的“萬歲”之聲,心中卻是百感交集。他不由自主地,將大明朝的這位年輕天子,與他曾經名義上的“主子”——大清國的攝政王多爾袞,做了一番對比。
在他看來,大明朝廷對待他們這些蒙古部落,雖然也談不上有多麼“親厚”,但至少……是寬容的,是大度的,是“以禮相待”的!這麼多年來,隻要他們這些邊牆外的部落,能夠老老實實地守著自己的本分,按時向朝廷“納貢”,大明的皇帝,大多時候,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不曾過多地乾涉他們內部的事務。
甚至,很多時候,他們這些部落,還能從與大明的朝貢貿易之中,占到不少便宜!他們常常將一些劣馬、粗品,作為貢品送往京師,而大明朝廷,為了彰顯“天朝上國”的體麵與大度,也從不計較,反而會以數倍價值的茶葉、絲綢、鐵器等貴重物資,作為“回饋”!
反觀那女真建奴呢?!
烏爾邁想起了努爾哈赤那所謂的“七大恨”,其中便有不少,是關於明朝“偏袒”葉赫等其他女真部落、而“打壓”他建州女真的“不公”之言!可實際上呢?!無論是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還是其父塔克世,皆是受過大明冊封的建州衛指揮使!他們非但不思報效皇恩,反而……恩將仇報!勾結當時的建州女真首領王杲,屢次侵擾大明邊境,濫殺大明官員!這才最終招致了遼東總兵李成梁的雷霆一擊,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雖然史實略有出入,但這是烏爾邁此刻內心的認知)
這種刻在骨子裡的“反骨”與“白眼狼”的性格,幾乎是……一脈相承!
烏爾邁更是親身經曆了,不久之前,多爾袞為了“清算”和“恐嚇”所有漠南蒙古部落,是如何用血腥的屠刀,將那些同樣曾為大清效力、卻隻是略有遲疑的翁牛特、烏齊葉特等兀良哈殘部,屠戮殆儘的!
就在烏爾邁思緒萬千之際,遠在京師紫禁城內的崇禎皇帝,也同樣在燈下,翻閱著關於遼東局勢的舊檔,回顧著女真崛起的曆史。
他看著卷宗之上,那一個個熟悉而又……刺眼的名字——王杲、塔克世、阿台、努爾哈赤……
他想起了,萬曆年間,正是因為朝廷對這些建州女真部落的“姑息”與“放縱”,才最終養虎為患!李成梁雖然也曾三次領兵,征討建州,夷其城寨,殺其首領,但最終……卻也在關鍵時刻,犯下了“小仁小義”的致命錯誤!他竟一時手軟,放過了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這兩名當時尚是年幼的女真遺孤!也正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疏忽”,最終……為大明朝,埋下了長達數十年、也最終導致其覆滅的巨大遺患!
“小仁小義,換來的,卻是滔天大禍啊!”崇禎皇帝長歎一聲,“若非努爾哈赤這廝,恰好趕上了我大明國勢衰微、黨爭不休、內憂外患的‘衰世’,他又豈能真的坐大成勢?!”
數日之後,南京。
烏爾邁在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竟主動向崇禎皇帝,上了一道足以再次震驚朝野的請願奏疏!
他首先在奏疏之中,對陛下此次“不以臣為外夷,反授以國公之尊”的天恩,表達了萬死的感激!隨即,他又言辭懇切地表示:他和他麾下的兀良哈諸部,在親眼目睹了建奴之殘暴和大明之寬仁後,早已心悅誠服!他們不願再做那遊離於關外的化外之民,更不願……做那建奴的奴才!他們……願意徹底同化入籍,從此……世世代代,皆為大明子民!
為此,他鬥膽,向皇帝陛下,提出了兩個請求:
其一,懇請陛下準許,他兀良哈三衛之部族,可與關內漢民,自由通婚!
其二,懇請陛下能於其族中,開設學堂,派駐漢人教習,教導其部族子弟,學習漢話,研習漢人之禮俗文化!
當這份奏疏,呈送到崇禎皇帝的禦案之上時,他的內心,是難以抑製的狂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知道,自己……賭對了!這烏爾邁,果然是個聰明人!
他也立刻意識到,這,便是他徹底解決北方邊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同化的……絕佳契機!
他想起了,在另一個時空裡,那些曾經不可一世的八旗子弟,在入主中原之後,不過短短一兩百年的時間,便早已儘數被博大精深的漢文化所同化!他們甚至連自己的語言和文字,都已喪失殆儘!其後人,除了一個“滿族”的身份標簽之外,與尋常漢人,早已是……再無二致!
“軍事上的高壓,終究隻能治標,而文化上的同化,方是長治久安的治本之策啊!”崇禎皇帝在心中暗道。
他當即便提起朱筆,在那份奏疏之上,批下了兩個大字:“準奏!”,並用更為懇切的語氣,在後麵加了一句:“同為大明子民,此事……理所當然!”
當皇帝的這份批複,再次傳達到兀良哈人的營地之時,烏爾邁和他麾下所有的部落頭人、騎兵勇士們,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
烏爾邁更是主動向皇帝,陳述了自己這番“改變心意”的真實原因:“陛下,臣初時歸順,實則……也隻是想借大明之力,為我慘死之族人複仇。待事了之後,便想……率部出關,重返故土。”
“然則,”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深深的悲涼,“多爾袞的屠戮,讓臣徹底明白,那片我們曾經世代生息的草原,早已……是我族的傷心地!那裡,充滿了仇殺與背叛!唯有……唯有留在關內!唯有……徹底融入這博大、寬容、也更為強大的中華大家,方能……讓我兀良哈一族,免於再次遭受被他族欺淩、吞並之禍患啊!”
說罷,他對著北方京師的方向,再次……重重地跪倒在地!
而他身後那數千名兀良哈的部落勇士們,也隨之齊刷刷地跪倒!他們用一種充滿了虔誠和敬畏的、最為古老的蒙古語,對著天空,也對著那遙遠的、大明皇帝所在的方向,高聲呼喊起來:
“騰格裡·可汗!!”
“騰格裡·可汗!!”
崇禎皇帝雖然聽不懂這句蒙古語的呼喊,究竟是何含義。
但他知道,從這一刻起,這支曾經也曾是大明心腹大患的、強悍的草原騎兵,已然……徹底歸心!
他們,將成為自己手中,最為鋒利、也最為忠誠的一把……指向關外所有敵人的鋼刀!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