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山海關參將趙忠與宋喜二人,以身殉國、血濺雄關的消息,通過錦衣衛的八百裡加急,傳回京師之時,整個大明朝堂,瞬間便被一股罕見的、同仇敵愾的憤怒,徹底點燃了!
“吳三桂!此獠……竟敢公然弑殺朝廷命官!此與謀反何異?!!”
“陛下!吳三桂擁兵自重,早已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若不趁此機會,將其剿滅,將來必成心腹大患啊!”
“臣等……請戰!懇請陛下,即刻發兵,討伐國賊!收回山海關!”
朝堂之上,群情激奮!無論是“帝黨”新貴,還是那些被清洗過後幸存下來的“中間派”官員,竟罕見地,達成了一致!
禦座之上的崇禎皇帝,看著底下那些義憤填膺的臣子們,心中卻是冷笑不止。他知道,自己……終於等到了這個“出師有名”的、最好的時機!趙忠和宋喜,這兩位他親自賜名、並寄予厚望的忠勇之士,用他們自己的性命和鮮血,為他……鋪平了東征討逆的、最後的道義之路!
“好!”崇禎皇帝猛地一拍龍椅,霍然站起,聲音中充滿了悲痛與……滔天的殺意!
“傳朕旨意!”
“追贈故山海關參將趙忠,為都督同知!其原名趙四,朕親賜其名‘忠’!其忠勇之心,天地可鑒!其家屬,由戶部供養,其子、其弟,皆蔭官職,入國子監讀書!”
“追贈故錦衣衛百戶宋喜,為指揮僉事!其家人,一體優恤!”
“趙忠、宋喜二人,忠魂不滅!著,將其牌位,儘數迎入太廟忠烈祠,享萬世香火!以為天下所有忠臣義士之楷模!!”
在當眾褒獎了這兩位“忠臣”之後,崇禎皇帝的目光,再次掃過底下那些依舊群情激奮的文武百官,用一種不容置疑的、也讓所有人再次為之震驚的語氣,宣布了他那早已下定的決心:
“吳三桂弑殺朝臣,公然謀逆!其罪當誅!國賊不除,國無寧日!”
“朕……意已決!”
“將第三次……禦駕親征!!”
“東征山海!誓殺此獠!以慰忠魂!以正國法!!”
又一次禦駕親征?!
此言一出,殿內雖也有些許騷動,但與前兩次相比,反對和質疑的聲音,卻是……小了許多。
那些文官們,雖然心中依舊對皇帝這種“頻繁親征”的舉動,腹誹不已,認為其“不守祖製”、“不尊儒道”,但他們也早已習慣了這位年輕天子那說一不二的鐵腕風格。他們更清楚地知道,如今的這位皇帝,其在軍中的威望,早已遠非他們這些文臣、甚至……也非那些所謂的“宿將”所能比擬!
而以英國公張世澤為首的一眾武將勳貴,更是當場便單膝跪地,高呼“陛下聖明”,默認並支持了皇帝的決定!隨著皇帝一次又一次地親征,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輝煌的勝利,整個大明軍方的士氣,也隨之被一次又一次地推向了新的高峰!
崇禎皇帝看著底下眾人的反應,心中也是感慨萬千。他回顧自己穿越至今,這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裡,所經曆的一切
他曾在京師城下,以“良鄉大捷”,穩定了人心,初步樹立了威望;
他曾在北疆塞外,以“朵顏大捷”,收複了失地,震懾了蒙古諸部;
他更在不久之前,以“遵東奇捷”即遵化、三屯營大捷),大破建奴十五萬主力,徹底打破了“滿萬不可敵”的神話!
再加上南下平定“三王之亂”的赫赫戰功……他這個原本在曆史上“偏安一隅、最終亡國”的崇禎皇帝,如今,竟也已然成為了大明軍中,一個近乎於“戰神”的象征!
他知道,自己……早已厭倦了這後宮之中的勾心鬥角,也厭倦了這朝堂之上的繁瑣政務與無儘黨爭。或許,也隻有在戰場之上,在那金戈鐵馬、血火交織的征途之中,他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自己還“活著”!也隻有通過這種方式,他才能暫時逃離這政治的泥潭,並借著戰爭的契機,去不斷地調整和鞏固自己的權力格局!
就在崇禎皇帝準備下令,安排此次東征的具體事宜之時,一個出人意料的身影,卻再次……出班,跪倒在地!
是都察院禦史,史可法。
崇禎皇帝見狀,眉頭微微一皺。他以為,這位有些“迂腐”的“直臣”,又要像上次那般,以“土木堡之變”為例,來一番“撞柱血諫”,勸阻自己親征。
卻不想,史可法此次,卻並未再提“親征”之事。
他隻是叩首道:“陛下!聖駕遠征,少則數月,多則經年。國不可一日無君!為安天下臣民之心,也為確保京師朝政之穩固,臣……懇請陛下,能在此次出征之前,正式冊立太子殿下,監國!於您親征期間,代君聽政!!”
立太子監國?!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大吃一驚!他們都下意識地,將目光投向了站在禦座之旁,那位同樣是麵露驚愕的、年僅十七歲的太子——朱慈烺!
所有人都知道,當今這位陛下,自“登基”以來,因種種原因,對這位太子,素來是……頗為冷淡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崇禎皇帝的反應,卻再次……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他不僅沒有斥責史可法的“多事”,反而……竟當場應允了!
他看著底下那位同樣是有些不知所措的太子,臉上竟露出了一絲罕見的、屬於父親的溫和笑容,並破天荒地,當眾讚揚道:“史愛卿所言,甚合朕心!”
“太子慈烺,雖年歲尚幼,然近來聰慧仁孝,勤於學業,頗有長進!朕以為,他……已可堪國之大任!!”
此言一出,滿朝震驚!皇帝……竟會當眾,如此盛讚太子?!這……這簡直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崇禎皇帝知道,自己此舉,必然會引發無數的猜測。但他,就是要用這種方式,來向所有人,尤其是那些還心懷鬼胎、試圖在他離京之後,在京中興風作浪之人,傳遞一個明確的信號——朕與太子,父子同心!大明的儲位,穩如泰山!爾等……休要再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
而史可法,在聽聞皇帝竟真的采納了自己的建議之後,更是激動得老淚縱橫!他知道,自己終於……從以往那個隻會“撞柱血諫”的“愣頭青”,真正地,成長為了一名能夠以文辭、以策略,來影響國策的“能臣”!他在朝中的地位與影響力,也必將因此而……水漲船高!
一場因邊關兵變而引發的東征討逆之戰,竟在皇帝陛下的親自導演下,意外地,促成了一次……關乎國本的儲位穩定與政治布局!其帝王心術之深沉,之難測,讓所有人都……再次為之膽寒!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