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驍請得孔明出山相助,自是大喜過望。
隻待完成此行第二項“任務”,與荊州之主劉表結盟。霍驍一行便可返回徐州,繼續籌備征伐袁術事宜!
而霍驍此時尚不知曉,半月之前,一場“背叛”已於荊北宛城,悄然上演。
占據宛城的張繡,乃董卓舊將張濟親侄。
數年前,張濟在爭奪天子的洛陽之戰,為曹操所敗,其掠奪劉表治下南陽郡補充糧草之際,又被劉表軍流矢射殺。
至此,張濟手中的董卓西涼軍殘部,便落到其侄張繡手中。
之後,張繡的選擇倒也頗為“務實”,其不顧殺叔之仇,與劉表和談。
二人約定,劉表供應張繡錢糧用度,張繡則為劉表藩屬,率其叔張濟殘部屯兵宛城,為劉表鎮守荊北邊界。
而荊北南陽郡,正毗鄰豫州潁川郡,曹操治下的大漢“都城”許都,與張繡宛城相距不過數百裡。
曹操近年四處用兵,接連攻呂布,征袁術,與劉備大戰於徐州,近日更是堪堪擊敗西涼馬騰,收服韓遂。許都如今兵力空虛,僅剩一萬五千兵馬鎮守。
張繡本就驍勇善戰,善於用兵,若劉表以宛城的兩萬張繡軍為前鋒,再調集荊州大軍北上,許都危矣!
鑒於此,曹操兩大謀主郭嘉與荀彧謀劃,以朝廷名義派出使者,欲封張繡為揚武將軍,意圖收編這支包含萬餘涼州精騎的張繡軍。
如此,不但可消弭許都威脅,更更可放心抽調兵力對抗大敵袁紹,劉備。
至於荊州劉表,曹操深知荊州內部派係林立,劉表本人又奉行守土戰略,倒並未將其視為勁敵!
注:可以理解為蝴蝶效應導致的局麵,曹操忙於與劉備相爭,因此第一次張繡先降後叛的宛城之變並未發生,典韋等人也未戰死!)
宛城,張繡軍大營之中。身為一軍之主的張繡,此時麵色陰晴不定。
良久,他帶有一絲疑慮的聲音響起:
“文和公,那河北袁紹,前日遣使者前來結盟,卻被你一口婉拒。今日你卻獨將許都曹操使者留於宛城,這是何意?”
這被稱為“文和公”之人,正是以一己之力禍亂長安,引發李傕郭汜之亂的賈詡!
自李傕,郭汜二人內訌,獻帝東逃洛陽之後,賈詡便托庇於張濟軍中,張濟死後,更是其勸張繡歸附劉表,取得了宛城這一安身之地。
張繡對賈詡頗為信任,尋常以長輩之禮相待,引為心腹謀主。
眼下,賈詡聞張繡出言詢問,並未正麵作答,反問道:
“子全將軍,你觀那荊州劉表如何?”
張繡聞言,不禁滿腹狐疑。
當年叔父張濟戰死,便是賈詡獻策,讓其率軍歸附劉表,作為藩屬宛城屯兵。
張繡一向頗重情義,奈何形勢比人強,不得不仰劉表鼻息,殺叔之仇也隻得暫且忍耐。
賈詡對此自是心知肚明,如今卻忽然問起劉表,張繡思慮片刻,如實答道:
“那劉表文治有餘,武略不足!身為荊州之主,不思進取,整日與一幫腐儒吟風弄月,討教學問,不過一守土之犬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