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陵郡,新輿縣境內,逐虎澗,孫輔正統領五千江東軍急行軍趕路。
“太守大人,隻要過了這處逐虎澗,前方便是新輿縣地界!”
前方探路的斥候折返,向孫輔恭聲稟報。
“好!全軍加速前進!隨本太守今夜進新輿城歇息!”
孫輔高聲許諾,引得周圍江東軍士卒一片歡騰。
自西昌出兵新輿,已過去四日之久,孫輔昨日又得新輿令敖敬傳信,言山越叛軍聽聞孫輔前來平叛,已是陣腳大亂。
那首領路離放棄圍城,隻顧掠奪周邊鄉裡,正欲逃回山中老巢。
敖敬請孫輔儘快行軍,對路離等賊人發起雷霆一擊,當可畢其功於一役!
孫輔隻當敖敬欲將功補過,心下倒也深以為然。
新輿位於廬陵南部,周邊山林皆為山越聚居地。
以孫輔數次征討山越的經驗,若不將這幫山越叛軍徹底剿滅,隻待他們逃回山中休養生息,日後必定再次為禍周邊郡縣。
山越部族久居山林,擅長潛伏突襲,悍不畏死。
即便是江東軍中征討山越經驗最為豐富,駐守會稽的平越校尉賀齊,也需將山越部族誘出山林,在平原地帶進行決戰。
若想派兵入山清剿,便是難如登天,非要動用數倍於敵方的大軍不可!
當下,孫輔一行五千兵馬,行至逐虎澗半段,便已過晌午時分。
隻見兩側陡崖如刀削斧劈,如今已是隆冬時節,這逐虎澗底河床乾涸,隻有丈餘寬的泥土路蜿蜒,越往前似是越狹窄。
孫輔心中一動,他並非戰場新丁,這逐虎澗地勢險要,最易隱藏潛伏兵馬,尤其......是以山地戰聞名的山越叛軍。
孫輔正要派出斥候繼續往前探查,頭頂卻驟然傳來一聲尖銳的呼哨,兩側高聳峭壁上如同鬼魅般冒出的無數形似“野人”的身影!
這些“野人”手持長刀短劍,大多身著野豬皮所製皮甲,以狼皮,鹿皮裝飾其間。他們頭發梳成衝天椎髻,周身刺青遍布,皮膚黝黑粗糙,發出形同“鳥語”的呼喝——正是盤踞新輿一帶的山越叛軍!
澗底的江東軍還未及反應,噩夢便驟然降臨!
疾射而來的箭矢,浸潤毒汁的吹箭,巨大的滾木礌石,如同暴雨般傾瀉而下,江東軍的淒厲慘嚎此起彼伏。
眼見敵軍中伏,山越叛軍發出尖銳的呼嘯,如同山魈夜啼,令人頭皮發麻!
“山越叛軍為何......恰好埋伏在此!?難道那路離當真狡詐如斯!?”
孫輔目眥欲裂,揮動手中大刀,又急又怒地吼道:
“是山越叛軍!弓箭手還擊!全軍準備接戰!”
不同於彭澤山越宗帥彭虎麾下部族漢越混居,漢化程度相對較高。
路離麾下這些山越叛軍,大多深居山林,保持著“百越”先民的純粹血脈。
許多人甚至不通漢話,不習耕種,是地地道道的“漁獵”民族,因此......性情也更為彪悍尚武!
“哈哈哈!孫輔小兒,可認得你路離爺爺!”
這句話雖帶著濃重的吳越口音,卻並非土語,而是漢話!
一名年近四旬,頭戴羽冠,身著熊皮戰甲的山越首領模樣人物現身,正是叛亂首領路離。
“路離!你這狗賊!本太守誓要將你碎屍萬段!”
孫輔發出一聲震天怒吼,隨後一個熟悉身影現身,竟正是孫輔此行要救援的新輿令——敖敬!
“孫將軍便來無恙!敖敬在此有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