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會議結束之後,葉凡清閒了兩天,然後就再次進入了忙碌狀態。
城市的規劃圖做好了,工兵部隊開始打地基,鋪設管道等等,而葉凡則是負責建設城牆。
當初的冰城牆被迅速的拆除,取而代之的則是三號圍牆,高度十米,厚度四米。
這一次,曙光城城市整體向南擴建了。
向東擴建了兩公裡,而向南則是直接推進了十六公裡。
十公裡的外的小山丘都被圈進了城市之內,是要建設一個城市內的公園。
過去的曙光城是一個橫向的長方形,長四公裡,寬二公裡。
現在則是一個縱向的長方形,長度為十八公裡,寬度為六公裡。
全城整體麵積達到了一百零八平方公裡,分彆建設了核心區,內城區和外城區三個部分。
核心區麵積六平方公裡,是曙光軍的核心軍事重地,普通人是不允許進入的。
內城區麵積十二平方公裡,是過去曙光城最繁華的地段,之前的幸存者也都住在內城區。
而外城區麵積就比較大了,達到了九十平方公裡,這是給未來幸存者到來準備的地方。
現在所有人被約束在內城區之內,不允許到外城區來,所以外城區的建設,內城區的人們暫時都不知道。
這幾天所有的野戰部隊全都外出了,到處的收集資金,四個野戰團一萬人的效率是很驚人,每一天都有二十萬左右的資金入賬。
葉凡手裡的金錢已經達到了二百七十萬,立刻開始建設城牆。
這一次城牆的長度就比較長了,新建部分的全長達到了四十二公裡。
三號圍牆每一米的正常造價為500金,自己提供建材的話,造價是五十金。
一公裡一千米,造價就是五萬金。
僅僅周圍這一圈城牆的費用,就高達二百一十萬金,而且還不計算城門的費用。
葉凡現在也不管那麼多了,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將外圍的城牆圈了一個嚴實。
城門一共建造了十三個,包括了一道水門和十二道陸地門。
這次東邊的城區成為了城門最多的地方,多達八道城門,讓各個地方的民眾都有出入的方便。
建設城門又花費了六千五百金,然後開始修建防禦工事。
機槍暗堡一共布置了上百個,哨樓也有幾十個。
這些東西自帶的士兵,直接就被納入了城衛團之中。
修建完了這些,葉凡手裡的錢就花的差不多了。
他將原來冰城牆附近的光棱塔和巨炮都挪了過來,幸好工程師配合工兵可以做到這一點,不然就要賣了再修建,花費更多。
三十米高的光棱塔和十幾米長的巨炮是非常顯眼的,不過葉凡也不在乎,按照他的設計,每相隔五百米,都必須有一座光棱塔,這樣能夠確保激光的連接。
至於巨炮則是一共布置二十門,確保擁有往周邊幾十公裡內的打擊力量。
還有防空導彈係統,也是要布置的,不能單單隻包圍核心區,要將整個城市都納入保護防衛。
雖然資金不足,但是也不影響葉凡的規劃,資金收集夠了,就開始建設一次,新的曙光城就這麼一點點的建設出來了。
而城內的工兵部隊也在緊鑼密鼓的忙活著,中途葉凡甚至又增加了兩個工兵連,幫助完成城內,以及邊境檢查站的建設。
其他各個部門也緊急的行動起來,銀行,警局等等單位也在緊張的施工。
七星河沿岸,也很快成為了新的工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氣候漸漸的有所回升,雖然依舊寒冷,但是曙光城這裡因為有群山環繞,有著獨特的氣候區,整體溫度還算是可以,白天的時候基本在零下十五到二十度左右,施工已經可以進行。
整個城市,都如同一個繁忙喧囂的工地,每天都有無數的士兵往返,他們將各種收集來的物資搬運回來,很多建材當場就投入使用了。
相比士兵們,曙光城的普通人在外城區的城牆建設好以後,就被允許外出收集物資了。
幸存者看到新的城市,無不驚訝的張大了嘴巴。
他們震驚於曙光軍驚人的效率,這麼短的時間就搭建好了這麼大規模的城牆。
但是這些事情是禁止詢問的,他們也隻能快速的投入到了物資收集的工作中去。
有了幸存者的加入,收集物資的效率快速上升,那些憋了很久的冒險者小隊們,紛紛開始外出工作,投入到了末世獨有的生存環境之中。
內城區的曙光交易市場,現在已經成為了最火爆的地區。
按照參謀長忠敬的提議,變異獸肉,晶核,軍火三種東西被放上了貨架,並且在廣播和電視之中大肆的宣傳。
隻不過外地的人要過來需要時間,這第一波的購買者,主要就是曙光城內的冒險者隊伍。
為了維持物價穩定,曙光軍沒有一次性放出太多商品,而是一點點的出售,這樣既能夠獲得穩定的收益,而且還不至於讓市價掉下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僅僅第一天,這三種商品就在市場上獲得了一百三十萬金的收益!
這些幸存者看到那些嶄新的槍械,手雷,夜視儀、火箭筒等等裝備,簡直眼睛都要紅了。
他們立刻慷慨解囊,將自己收集來的金銀拿出來,用於購買軍火。
有了軍火,他們就能獲得更多的物資,擊殺更多的喪屍,然後再回來轉賣,進入良性循環,隊伍也能不斷的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