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
在陸長纓的帶領下,三人來到了一處碼頭老店,店內的陳設十分老舊,多年的經營下,牌匾早被油煙熏得難以看清,隻能依稀看出模糊的“李記酒樓”這四個字,不過根據趙繼歌的判斷,這裡應該是吃早酒的攤位。
想來這就是陸長纓說的特色美食,還挺對趙繼歌胃口……
至於為什麼叫酒樓……
宣傳嘛,總是誇大事實的,萬一真在江邊矗起酒樓呢了?
這包含著小資產者對未來的美好意願,隻可惜現實往往會給他們當頭一棒,油汙覆蓋的是店家多少年前的野望,不將牌匾擦乾淨則是對現實的妥協……
由於天氣不好,此刻店內有些冷清,寥寥倆人圍在著魚火鍋旁,喝著烈酒取暖侃大山,看他們的裝扮,在加上外麵停著一輛拉滿新鮮魚類的驢車,應該屬於“風浪越大魚越貴”的那波漁民。
見到陸長纓出現,兩位胡子拉碴的中年漁民站起身,紛紛招手打招呼:
“陸女俠,有些日子沒見了,這次交的朋友模樣挺俊。”
“小陸,要不要拚個桌?”
想到這段時間三人的食量,陸長纓挨著寒暄後,連連擺手拒絕:
“不了,要是我們仨跟你們拚桌,你們啥都吃不到。”
知道武夫的食量,漁民們也沒三推三請,示意不打擾陸長纓招待朋友,還主動從驢車上拿了三尾肥美草魚,交給店家加工送給三人,並囑咐他們多吃點……
如此好意,也讓趙繼歌拱手致謝:
“在下武忘爭,雲州籍人士,感謝幾位大哥的心意。”
明理也跟著致謝:
“貧僧明理,來自佛國,感謝!”
兩位漁民哈哈大笑,擺手示意不用客氣,其中年紀大一點的自我介紹道:
“我叫王平,本地人。”
看起來小一些的漁民也跟著說道:
“我叫王安,也是本地人。”
“平安……二位可是親兄弟?”望著有些相像的麵龐,趙繼歌問出心中的疑惑。
“沒錯,彆人是打虎親兄弟,我這是打漁親兄弟,我是老大!”王平的聲音很豪爽。
而王安則望著明理,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位叫明理的高僧,既然出自佛國,咱還來跟我們一樣喝酒吃肉,不怕佛祖懲罰嗎?”
“我又沒打算成佛,佛祖愛咋咋滴,再說了,武夫要是不吃肉不喝酒,那還有勁嗎。”明理不以為意,學著兩位漁民把腳踩在板凳上,活脫就是一佛教流氓。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哈哈大笑,明理揚起腦袋有些得意,有種“不在佛國就為所欲為”的無賴感。
這個問題,對於趙繼歌跟陸長纓來說,其實答案早已一清二楚,陸長纓在說要請吃飯時,壓根就沒把佛門中人禁葷腥考慮在內,來喝早酒沒人多嘴問,明理自己也不主動提,裝作無事發生,上菜後悶頭吃就完事了……
這叫什麼?
三不原則:不主動、不拒絕、不點評……
此外,在這段時間裡,明理從一開始的遞肉就吃、遞酒就喝,到後來互相混熟了後,演變成了有肉就搶、有酒就灌,吃相極為粗魯,吃到味道差的就開始指指點點……
這就意味著“三不原則”其實還有補充,即為“三要原則”:要主動、要爭搶、要指點……
例如現在,既然有人揭穿了明理的偽裝,她乾脆也不裝了,指著牆上的菜牌開始狂點,大有一頓把陸長纓吃窮的架勢……
有這樣的聖女,是大乘宗的黴運……
當聖女交友不慎,一心認逆賊為徒,是黴上加黴……
——————
趁著明理跟陸長纓點菜之際,趙繼歌的職業病又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