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少說多聽,彆隨便發表意見...更不許罵人,聽到沒?”
劉一菲穿著睡衣在家裡幫周遊收拾著東西,手裡拿著個保溫杯站在臨出門穿鞋子的周遊身邊不停的嘟囔著。
“知道了。”
周遊起身從她手裡接過保溫杯,打開看了一眼皺了皺鼻子道:“我可樂呢?”
“多喝點這個吧!”
“枸杞水不好喝...”
“要不我拿可樂給你泡?”
“....”
“來,讓爺親一口你再走。”
說著劉一菲仰頭雙手環上周遊的脖子,站在門口等著的芳芳直接一個自動轉身,見怪不怪的先去車上了。
這兩人黏黏糊糊的還不知道要多久呢,我才不在外麵挨凍!
周遊是作為考官去參加北電的複試,每年藝考的時候也被許多媒體關注著,並且今年北電在引入“明星”考官之後受到的關注程度也比中戲多上了許多,他們也稱今年的藝考是“最難藝考年”。
之所以這麼說主要還是競爭比較激烈,特彆是北電的表演專業,報錄比例達到了1701,以前也就是百裡挑一,現在直接就奔著二百人去了。
中戲那邊也不遑多讓,是136:1。
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各大藝術學院在今年首次提高了文化課的成績要求,比如中戲取消專業前三名降分錄取政策,北電也新增了英語考試。
這種情況再周遊看來也是好事,畢竟“演技”這個東西是有一定主觀因素在的,少數有時候比如一個考生,有的人覺得有靈性有的人覺得就是啥也不會,但最起碼文化課是個硬性標準,至少能證明這個孩子以後當了演員文化素養上是有一個下限在的。
不能演個曆史劇古裝劇連最起碼的背景都弄錯吧?
讓你演個林黛玉,你說林黛玉敢於挑戰離經叛道...這他媽還怎麼演?你直接整把ak把大觀園給突突了得了。
北電的藝考流程也分三個階段,就是所謂的初試複試和三試。
初試就是自選詩歌朗誦,主要考察的就是形象氣質,語言表達和台詞以及基本的文化藝術素養。
初試的淘汰率也是三次考試中最高的,這一關之下淘汰七成的考生,今年周遊聽說7631個人隻有2039個人進入了第二輪的複試。
複試相對初試就要專業點了,在之前的基礎上增加聲樂和形體等藝術技能的才藝展示,但這個環節並不考察樂器和繪畫之類的技能。
周遊來參加的這個其實就是三試,也就是綜合會試。
包括聲台形表的細致考核以及考官現場抽題或者出題進行即興表演和問答,最後結果由平均分來決定。
其實在後麵還有一個簡單的對話,就是過了的考生到一個屋子裡跟考官聊會天,主要也是考察文化常識,和名詞解釋。比如你說你喜歡看紅樓夢,那考官就問你點關於紅樓夢的基礎知識之類的。
又或者說你喜歡哪個導演,考官就會問一些關於這個導演的電影你的理解以及他的風格之類的問題。
藝考有時候也挺折磨人的,大冬天的學生大多數還都是外地的,過完年沒兩天就要趕到京都,不過這時候已經有很多培訓機構了,這些機構都會有專門負責的老師來安排機構裡麵的學生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