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強是一個資深港片迷,從小喜愛香江電影的他自然也經曆過香港電影輝煌的年代,那時候的香港電影的影響力在世界範圍內都有一定的影響,更不用說是在亞洲範圍內了。
說起來港片沒落的原因也有很多。
首先就是香江受製於人口的原因票房天花板極低,在後來演員們逐漸出名之後就難以繼續支撐高成本的電影製作,再加上當時內地市場的逐漸崛起和票房不斷上漲,一些資本更傾向於投資合拍片或者商業片,純港片融資都很困難。
香江電影也是不服輸的一點一點改變的,先是香江製作團隊、導演、男一加上一個戲份不算多或者純花瓶的女一,這樣所謂的合拍片純粹就是奔著內地的票房去的,開始內地的觀眾們可能還會開個新鮮。
可時間一久觀眾影迷又不是傻子。
老套的“icac+黑幫”這種觀眾看個開頭就能看到結尾的劇本他們已經逐漸不買賬了。
但香江電影依舊沒有改變或者進步,依舊長期依賴於“快剪快拍”的出片模式,劇本甚至兩三天就能寫完,然後就攢局開始拍攝,最快十幾天二十天就能殺青。
重表演輕製作,特效還是貪圖便宜多數時候外包給東南亞,質量更是參差不齊。
恰逢那時候香江的黃金一代如程龍,發哥,吳宇森徐可等導演演員長期把自己的工作中心轉移向了內地或者好萊塢,本土電影的創作力量銳減,而那時候的新人培養體製還是老一套。
學院派又缺乏出頭的機會,為了保障收益大熒幕上看來看去就是那幾張麵孔,弄的跟排列組合一樣。
多種原因下來,這就導致留守在香江的導演和演員多為還沒出頭資曆尚淺的新人,原本繁榮的香江電影工業也就變成了“空心菜”。
甚至張文強現在想要找一些港味濃烈一些的電影來看都不大容易,也怨不得好多人天天喊著港片已死。
而當他也逐漸不抱希望的時候看到了周遊要拍攝《無雙》的消息,他也不認為周遊導演是抱著“拯救港片”的心思去的,這種事情並不是哪一個導演一個人就能乾成的事情。
媒體雖然是歡呼雀躍,仿佛看到了希望,但張文強覺得讓一個內地年輕導演來拯救曾經無比輝煌的港片就特麼挺諷刺的。
而且人家當年媳婦混港圈的時候你們也沒給多少好臉。
可這並不妨礙他自己從得到電影籌備的消息時就期待不已,倒也不是期望周遊能拍出來純正的港片,這不是說導演成就或者電影藝術成就上的問題,畢竟他還年輕。
雖說也經曆過那個輝煌的年代,但誰也不可能是多麵手不是?
就像在戛納得獎時影評人說的那樣,周遊現在無疑是現代主義的後現代主義的電影大師,但你要給足了錢糧讓他跟王晶比還真不一定結果怎麼樣。
王晶一點也不菜。
但如果周遊拍戲最起碼能保證演員、製作、和劇本的高質量,這種資源也是現在國內其他導演所比不了的。
是任何人都比不了。
或許前兩年京圈還鼎盛的時候資源聚集在那邊時周遊還做不到,但現如今說這話就一點不誇張了。
隻要是那個年輕人開口,從劇本到演員再到自作團隊,哪個不是上趕著跟他合作?
沒聽說於東當年因為決策問題退出了滬圈轉投京圈原本想要大乾一番事業的時候被周遊的一部電影一腳踹回了原型。
不是博納猛,是周遊強而已。
周遊把他們帶到了原本不屬於他們的高度。
不信你看銀都,英皇那幾個香江的小公司,當年和滬圈聯合對抗京圈從原本的快要半死不活年年賠錢到現在哪一個不是在周遊的電影上賺的盆滿缽滿。
於是就在今天,他刻意抽出一天時間原本連老婆都不打算帶的來了電影院自己好好放鬆放鬆——屬於成年人的放空時刻,有個愛好其實不大容易,何況還是不怎麼花錢的愛好。
這不比那花時間又花錢還容易空軍的釣魚佬強太多了?
但...
你一個有家有室的中年男人,過年的時候不跟家裡人一起,不帶著老婆孩子,說要自己去電影院裡麵看電影。
你要乾啥?!
還能不能過了?
在壓迫之下張文強隻得誇這個批臉帶上自己的老婆一起。
“什麼港片不港片的,那不都是電影?還說你要過來自己看,都是借口!”
老婆不懂什麼是港片,在她眼裡港片基本就能跟警匪片劃等號,其實某種程度上這麼理解也沒錯。
但人家能懂周潤發,還能懂梁超偉。
“好帥啊。”
張文強的媳婦在自己老公去買爆米花飲料的時候看著那個電影院售票大廳外麵擺著的《無雙》海報上麵的梁超偉和周瑞發。
不止是這裡,幾乎這個新年檔時所有的影院一水的都是《無雙》的海報和宣傳物料,排片率也高的嚇人。
這就是周遊現在的影響力,除了他目前為止也就老謀子能有這個牌麵,隻不過隨著《長城》的撲街之後老謀子也說不準了,哪怕這電影的票房快到1o億,可無論是從成本收益來看還是從口碑來看這電影都不能說的上是成功。
緊接著就是前一陣子發動了半個娛樂圈宣傳的《擺渡人》,這電影要上的時候做宣發時浩浩蕩蕩的程度一點也不比老謀子或是周遊的電影上映前的陣仗小。
墨鏡王發了條宣傳電影的微博,下麵全是明星的留言。
這兩年演員是掙錢不假,但大多都是頂著罵名掙錢的。
電影票房高歸高,賺錢也賺錢,就是口碑不得行。
目光短淺的覺得隻要掙錢了就無所謂唄,可目光長遠的能看出這虛假的泡沫一旦被戳破那麼他們現在欠下的賬都要一一還清。
而且人資本也不傻,用你一次之後雖然賺錢了但人家又不是不看口碑,除了那幾個能真正轉化為票房的“流量演員”之外,剩下的第二次人家也就不請你了。
這才弄的看上去內娛是一片繁榮,藝人們工作不斷,但真正有質量的電影或者是電視劇已經基本不找他們了。
無他,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