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周遊兩人走進電影院的時候廳裡麵的燈光已經暗了下來,大屏幕上麵也已經出現了電影的片頭,兩人找到芳芳他們坐下,順手接過她們遞過來的爆米花和可樂。
劉一菲自然而然的把頭往周遊的肩頭上麵一靠就開始準備欣賞馮曉剛的新片。
這片子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他們這代導演好多人都翻拍過嚴歌苓的小說,包括之前的老謀子,隻不過那時候因為《金陵十三釵》跟對方鬨的有些不愉快,主要是那時候他還沒有跟張衛平分道揚鑣。
而那時候的張衛平跟魔怔了一樣,瘋狂往電影裡麵向“錢”看,誰給的錢多就給誰植入廣告,絲毫不考慮這些植入會不會影響到電影的主線劇情或者觀眾是否出戲。
甚至聽說那時候拍《十三釵》,化為一片廢墟的南京城裡他竟然想給人家品牌弄幾塊牌匾寫上人家商家的名字放在廢墟裡。
至於什麼給女主給那個神父老外加床戲更不用提了,反正就是怎麼來錢就想讓張一某怎麼整,什麼有噱頭就讓他怎麼拍,典型的外行指導內行。
你真讓他拍,他肯定倆手擺的跟風扇似的,嘴閉的比釘死的棺材板還要緊。
老謀子自然不同意,那時候的老謀子還是有心衝奧的,當然不會允許這麼多的私貨夾雜在裡麵,何況家國的立場上,這位導演一直站的很穩,這點倒是不用質疑。
說回馮曉剛的這部《芳華》,它講述的是1970年到80年那會部隊文工團裡麵的事情,通過一群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的成長軌跡來解構青春與命運,人性與集體。
裡麵的噱頭確實不少,除了搭建場景的花費以外,聽說還有一鏡到底的戰爭鏡頭,聽說那場戲就花了大幾百萬。
隻是周遊看的有些坐立難安,他雖然沒說,但靠在他肩膀上的劉一菲自然能感受到老公的情緒。
黑暗中,她眼睛亮閃閃的看著周遊:“不好看?”
“湊合事吧。”
周遊輕聲低頭說道。
“是人不好看還是片子不好看?”
劉一菲調侃一句,換來老公一個白眼,她繼續道:“我看著挺好的呀...怎麼啦?”
周遊搖搖頭,過了一會才低聲繼續評價道:“我感覺...馮導應該是到頭了。”
劉一菲聽見這種放出去能引起滔天浪潮的話倒沒什麼表示,她一向相信老公的判斷,更相信在電影上自己老公的判斷。
但她還是忍不住好奇,畢竟在她看來,這片子到了現在快結尾的時候不是拍的挺好的?
於是她繼續追問。
周遊緩緩開口道:“這片子給我的感覺是馮導他其實挺惶恐的,又有些自相矛盾,這電影的氣質跟他一脈相承。
你看《陽光燦爛的日子》,那片子同樣是青春回憶,薑紋也用了不少自我欺騙和自我美化回憶的手法,為什麼?因為他知道這段回憶裡麵同樣有不堪,可回憶之所以美好是因為人們自我美化了那段記憶。這點他在電影裡麵清晰的表達了出來。”
“你再看這《芳華》,馮導的膽怯就在於他不敢承認回憶裡麵的那段很不堪,甚至不想提及,等到必須提及的時候,隻能用感性和曖昧來消解這一切,勉強留下‘歲月靜好’的錯覺。”
“他這人以往的經驗,到了片子高潮的時候就喜歡用‘賣慘’和‘溫情’強行煽情,這種手法不能說不對,隻是有些過時了,現在很多觀眾不一定會買賬...”
電影還沒結束,聽見自己老公的話後劉一菲沉默靜靜看了下去,果然,就像周遊剛才的預言一樣,那出悲劇如期上演。
劉一菲撇撇嘴打了他一下:“你看電影能不能不劇透?”
“...不是你問的嗎?”
“掃興,再也不跟你一塊看電影了!”
“誒,你現在還能做到裡麵那些舞蹈動作嗎?”
見媳婦也沒了什麼興趣,索性周遊就開始在她耳朵邊上輕聲閒聊。
“大導演想看舞蹈演員了?”
“嘿嘿嘿...”
“你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