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菲,你們兩口子就是王八蛋!”
“是騙子!”
“是資本家!”
“是奴隸主!”
在得知了真相之後,拿到了自己角色的劇本....準確的說不能是劇本,應該就是一張飛頁。
飛頁是劇組裡麵的叫法,一些個劇組導演很多事情做不了主,包括自己電影或者電視劇的劇本,同樣的,寫出劇本的編劇也做不了主。
誰能做主?
投資商、製片人、咖位大一點的演員,他們就能做主。
國內現在出現了一個很好玩的現象,以往大家拍戲就是先出劇本,然後找導演,又或者是導演帶著劇本去找投資。
總之導演跟劇本都是最先定下的,那麼除了編劇之外導演就是對劇本理解最深的那個人。
之後導演再根據自己對劇本的理解加上自己的感受之後去找心目中合適的那些個演員。
這就是電影的正常流程,可自從互聯網資本經常之後這些個流程就全變了,變的周遊都有點看不懂的。
具體的還是他聽劉一菲說的。
就是現在這些互聯網資本的平台先去定劇本,基本就是有受眾,最起碼在小說層麵上經過驗證的東西直接拿過來開始改劇本。
之後再尋找有成績的導演過來掌舵,搭起來架子之後再去找自己平台捧的演員或者那些所謂的“大流量”。
最重要的一步來了,他們會讓編劇根據這些演員的特色去現改劇本。
以往,是導演看過劇本覺得哪些人合適,能夠演繹好這個角色。
現在呢,是告訴你編劇和導演,我找來的演員就是這樣的,你根據他的能力來給他量身定製一段劇情。
不會打戲?那打戲就都給改了。
哭戲好?那就多給你加哭戲。
還喜歡演霸道總裁不是?那就多給你加裝逼打臉的環節....
真就是這樣的。
聽說如今還在朝著更變態的方向去演化,那就是劇本還沒定下來的時候,一個劇說是找來了xx流量,那麼後麵的投資什麼的就會蜂擁而至。
劇本什麼的人家根本就不看,就衝你這個人來的。
結果也是自欺欺人,人家流量的粉絲們花錢做數據搞宣傳,在網絡上陣仗搞的很大,可最後是賠是賺隻有平台自己心裡有數。
觀眾也不傻子,開始可能還看個樂子,後麵人家也不樂意看了。
你台詞都嘟囔不清楚,我閒著沒事了下班回來費勁巴拉的去看你。
刷刷抖音不也挺好?
這就是如今的惡性循環,也是國內劇圈的神態,電影圈倒是還好點。
倒不是說電影圈這幫狗....這幫藝術家多有操守,要論圈錢人家是你拍電視劇的祖宗。
這種事情他們怎麼可能感受不到?
當年鹿哈從國外回來的時候不就被拽過去拍帶電影了嗎?票房還賺的盆滿缽滿,也就是那一兩年電影圈跟瘋了一樣找流量明星來演。
後麵的流程幾乎一樣,隻要有我家giegei就是你們導演和投資人有眼光,我們就過來支持。
可然後呢?
那些劇在網播平台播人家網絡平台要的是數據,拿數據去跟廣告商講故事再賺錢。
可你電影要的是真金白銀的票房,你們粉絲網絡數據可以糊弄,票房數據咋糊弄啊。
整個陰兵過境也救不了giegei,還引發了後麵什麼大粉要求底下的粉絲貸款去給giegie做數據刷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