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址:優先“近水不臨水,東高西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天然地形最佳:選東側有緩坡坡度510°)、西側有矮山樹林的地塊東高導風,西高擋曬);靠近自然水係河流、池塘)但距水30米以上防汛期淹水)。
避開禁忌:不選低窪地易積水)、不選四周高樓圍合無風)、不選直對大河“反弓水”易澇)。
2.布局:“東開西閉,天井居中”
東側開闊:留46米通道與夏季東南風向平行),保證風能從東到西貫穿房屋通風路徑)。
中間天井:建“小天井”長2米x寬2米,深1.5米)——雨水從天井收集,經地下暗溝排向外側“四水歸堂”,聚水不積水),天井上方無遮擋,形成“煙囪效應”熱空氣上升排出)。
西側圍牆:建1.8米高實牆或種密植喬木),擋午後西曬西曬是南方夏季高溫主因)。
3.建築技巧:“薄牆高窗,架空防潮”
朝向:朝南偏東10°±3°)——國家氣候中心數據:此角度夏季東南風能直入室內,比純朝南通風效率高20。空心磚內填稻殼,隔熱防潮),牆麵刷深色塗料吸熱慢,夏季牆體溫度低)。
窗戶:東側窗大寬1.8米x高1.5米),西側窗小寬0.8米x高1米,加遮陽板);所有窗戶下沿距地1.2米高窗通風,減少地麵潮氣進入)。比室外地麵高),底層架空30用石柱支撐,不住人,放雜物,防地潮)。
屋頂:平屋頂或緩坡15°),鋪青灰色琉璃瓦反光強,夏季隔熱),屋頂留“氣窗”長0.5米x寬0.5米),熱空氣從氣窗排出。
4.植物選擇:“東疏西密,常綠為主”
西側南側:種2行常綠喬木樟樹、榕樹,株距4米),樹高67米,枝葉茂密擋西曬西牆溫度可降5c),全年遮陽。
東側天井周邊:種藤本植物爬山虎、紫藤),爬滿東牆和天井欄杆,葉片蒸騰散濕天井周邊濕度可降8)。
屋前屋後:挖淺溝寬0.3米x深0.2米),種菖蒲、蘆葦水生植物),引導雨水流入,自然淨化,防積水。
四、通用檢查清單普通人一看就會)
北方建房買房前必看:
1.北側是否有山高樓防風林擋風)?→無則自建2.5米高北牆;
2.南側是否開闊正午陽光能照進3米)?→無遮擋最佳;
3.朝向是否南偏東5°?→用手機指南針測,誤差不超3°;
4.北側是否有種落葉喬木?→樹高比房高1米以上。
南方建房買房前必看:
1.東側是否有通風道與東南風向平行)?→寬度≥4米;
2.是否有天井淺溝雨水能排走)?→天井深度≥1.5米;
3.朝向是否南偏東10°?→手機指南針測,誤差不超5°;
4.西側是否有擋曬樹牆?→遮陽率≥70。
五、原理溯源與數據來源
1.古典依據:
郭璞《葬書》:“藏風聚氣,界水止氣”核心原理晉代,風水理論奠基作);
楊筠鬆《青囊奧旨》:“南北異理,山水為綱”地域適配思想唐代,形勢派經典)。
2.現代數據:
國家氣候中心《中國氣候公報》2023年):南北年均風速、降水量、極端溫度數據;
住建部《民用建築設計統一標準》:不同氣候區建築朝向、通風、防潮設計規範。
結語:簡單來說,就是“北方跟著陽光走,南方跟著風走”
北方記住:北擋南曬,厚牆落葉擋風、聚熱、防冷);
南方記住:東通風西擋曬,天井淺溝常綠樹散濕、散熱、防澇)。
按清單操作,不用監測設備,不用專業知識,就能讓房子“冬暖夏涼,乾濕相宜”——這就是古人“乘風則散,借水則止”的終極簡化版。
喜歡雜論對話請大家收藏:()雜論對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