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巴菲特所說:“彆人貪婪時我恐懼,彆人恐懼時我貪婪。”對“0”而言,“彆人忽視的冗餘資源”就是最好的獵物。馬雲早期做阿裡巴巴,就是抓住了“外貿企業不懂互聯網”的冗餘需求,幫他們做線上展台,用極低的成本接入了全球貿易係統。
五、1之後的複利:為什麼大佬們說“賺錢不難”
當突破0到1的臨界點,生存邏輯會發生質變:從“防止被消耗”轉向“利用係統放大”。就像化學反應達到閾值後會釋放能量,“1”之後的增長往往呈現指數級,這也是為什麼馬雲說“賺錢到一定階段就像呼吸一樣自然”,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這種質變的核心,是“獲得了係統杠杆”:
資本杠杆:有了“1”比如有了可抵押的資產),就能從銀行貸款、吸引投資,用彆人的錢放大自己的收益。馬化騰在qq用戶破億後,用用戶量做籌碼,先後引入idg、南非報業集團的投資,讓騰訊從一個小作坊變成互聯網巨頭。
人力杠杆:有了“1”比如有了可複製的商業模式),就能雇傭員工,用彆人的時間和技能放大自己的產出。俞敏洪在新東方有了第一個教學點後,複製“名師+大班課”模式,用數百名老師的時間,將年收入從百萬級做到百億級。
信息杠杆:有了“1”比如有了行業話語權),就能獲得不對稱信息,提前布局趨勢。李嘉誠早年靠塑料花賺到第一桶金後,憑借對香港樓市的信息優勢,低價收購大量土地,成為“地產大王”。
這些杠杆,在“0”的階段完全無法想象——銀行不會給“0”貸款,人才不會跟“0”創業,行業信息也不會流向“0”。隻有當你有了“1”,係統才會默認你“有資格使用杠杆”,這也是為什麼“1到100萬”比“0到1”容易得多:前者是“利用係統規則放大”,後者是“突破係統規則封鎖”。
六、對“0”的啟示:破局者的生存哲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從大佬們的經曆中,能提煉出“0”狀態下的生存法則——這些法則或許不體麵、不常規,卻能提高從0到1的存活率。
1.承認“0的脆弱性”,放棄“體麵執念”
宗慶後42歲蹬三輪車賣冰棍時,被熟人嘲笑“大男人沒出息”,但他說:“我隻想活下去,體麵能當飯吃嗎?”對“0”而言,最大的障礙往往是“對體麵的執念”——放不下學曆、放不下身份、放不下他人評價,最終被生存成本壓垮。
任正非早年為了談業務,在酒桌上喝到胃出血,他說:“當你一無所有時,尊嚴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你得先把自己變成‘1’,才有資格談尊嚴。”這種“向生存低頭”的務實,是“0”突破的前提。
2.尋找“係統的薄弱點”,做“邊緣創新”
“0”不要試圖正麵挑戰係統,而要在係統邊緣尋找機會。張一鳴做今日頭條時,百度、騰訊已經壟斷了信息分發市場,他沒有直接對抗,而是選擇“算法推薦”這個邊緣技術,在巨頭忽視的角落悄悄成長。
馬斯克做spacex時,航天巨頭都嘲笑他“外行造車”,但他利用“nasa的技術公開政策”和“民營企業成本優勢”這兩個邊緣條件,硬是把火箭發射成本降到了行業的110。對“0”而言,邊緣不是絕境,而是破局的切口。
3.把“代價變成資本”,讓“非常規行為被看見”
董明珠追討42萬欠款的極端行為,讓她獲得了“可靠”的標簽;劉強東堅持賣正品的“傻氣”,讓他獲得了“可信”的標簽。這些“0”狀態下的非常規行為,本身就是一種“信號釋放”——告訴係統:“我雖然是0,但我有值得被信任的特質。”
馬雲早年在西湖邊免費給外國人當導遊,練習英語,這種看似“無用”的行為,卻讓他積累了第一批國際人脈,為後來阿裡巴巴的國際化埋下伏筆。“0”的每一次付出,哪怕看起來毫無意義,都可能成為“被係統看見”的信號。
七、結語:從0到1,是對生存本質的重新認知
商界大佬們的故事,撕開了一個殘酷的真相:從0到1的突破,從來不是“努力+天賦”的線性敘事,而是“對生存本質的覺醒”——承認世界的不公,接受規則的冰冷,然後用非常規的方式,為自己掙得一個“被係統看見”的資格。
“0乘以100還是0”的公式,不是否定努力,而是提醒我們:努力必須用對地方。在“0”的階段,努力的方向不該是“積累更多0”,而該是“找到那個能讓0變成1的破局點”。
就像任正非說的:“華為的起點是0,但我們知道,0的旁邊一定藏著1,隻是需要我們用命去換。”對所有身處“0”的人而言,真正的勇氣不是“相信努力就能成功”,而是“明知前路凶險,依然願意為那個可能的1,付出非常規的代價”。
這或許就是從0到1的終極密碼:接受世界的不完美,然後在不完美中,為自己劈開一條生路。
喜歡雜論對話請大家收藏:()雜論對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