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群臣交頭接耳,麵露驚疑,更多的是難以置信。
殿內嗡嗡聲響起,如浪濤翻湧,而各位大臣的心中,亦各自掀起波瀾。
——寧凡竟然在這個時候,提出重查舊案!
更關鍵的是,這樁案子,乃是由皇帝寧龍親自定下的!
這是在挑戰皇權?還是……另有目的?
果不其然,寧龍原本溫和的麵色瞬間冷卻,眼中寒意浮現,沉聲問道:
“為何重查?”
寧凡依舊不卑不亢,語氣平穩:
“近日查案之中,兒臣發現此案存在諸多疑點,且已有初步線索,指向當年或有冤情。”
寧龍未作聲,卻一旁的丞相王恒臉色驟變,急忙出列,拱手道:
“陛下萬萬不可!此案早年已有定論,人證物證俱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時更是兵部、戶部、禦史台三家聯審,若此時翻案,豈不寒了朝綱!”
“皇子怎可三言兩語便推翻國法!”
他言辭激烈,麵上肅然,但心底已泛起滔天波瀾:
——這寧凡……
他竟查到了什麼?!
他怎麼會突然提起李暉?!
不遠處的大皇子寧昭眉頭亦皺起,神色微凝,心中暗忖:
——李暉一案,確由王恒主持,王武遞上人證物證。
他雖未親自參與,但王恒曾多次言明李暉不服調令,且與他拉攏不成。
他未曾阻攔,甚至默許了王武施壓。
這一刻,連寧昭都意識到,寧凡此舉,恐怕並非胡言亂語。
朝堂之上,一時群臣皆勸,王恒帶頭,王武、陸青岩緊隨其後,皆勸皇帝以國法為重。
甚至寧昭亦上前道:“父皇,臣弟之意或有不妥,此案若重查,恐令朝堂震動,實不可取。”
寧龍聽著群臣言語,眉頭越皺越緊,未作回應。
然而,下一刻,寧凡再度上前一步,聲音沉穩而堅定:
“父皇,兒臣敢立下軍令狀。”
“七日之內,若查不出實證,兒臣甘願前往封地就藩,永不入京。”
這番話落地,全殿鴉雀無聲。
寧昭亦是一怔,心中泛起波瀾:
——就番?這可不是說著玩的。
這意味著徹底退出皇權爭奪!他竟以此為誓……
那他手裡,定是真有東西!
群臣聞言,麵麵相覷,心中皆震。
大殿之內,刑部尚書顧庭之與兵部尚書梁肅對視一眼,齊齊出列:
“陛下,既有疑點,自當調查明晰,六皇子此舉並非為私,且已有決斷之誌。”
臣等亦願協助調查。”
兩人身份尊崇,乃丞相之下最重之臣,話一出口,朝中局勢頓時生變。
王恒臉色再變,心頭驚駭:
——他們二人為何站在寧凡一邊?這……
什麼時候勾連上的?
難道,寧凡暗中拉攏了他們?
寧龍盯著寧凡,良久不語,殿內死寂,仿佛連空氣都凝結。
隨著寧凡的軍令狀和幾位大臣們的話落下。
其他大臣們,哪怕是王恒一脈也很少反駁。
畢竟寧凡都說了查不出來就去就藩,他們還能說什麼?
良久,他終是開口,聲音低沉如雷:
“此事……就依你所言。”
“七日之期,若真查不出,便自行就藩。”
說罷,他拂袖而起,淡聲道:“朕乏了,退朝。”
言罷,轉身離去,背影之上,神色陰沉如雲壓皇天。
金鑾殿內,一眾朝臣依禮伏地:“恭送陛下。”
隻是當寧龍離去的背影消失在重重簾幕後,眾人皆明白——
這一朝,不再平靜。
而寧凡,已然正式拔劍出鞘,刺向那盤根錯節的舊案與龐然大物。
同時朝臣們也都不再停留,紛紛打算回去找親近大臣們商議接下來該如何站隊?
……
喜歡紈絝六皇子,從八歲開始布局天下請大家收藏:()紈絝六皇子,從八歲開始布局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