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戴縣令態度就端正,就是不知若將一萬匈奴騎卒擺在祁縣大門口時,他是不是也跟大陵縣縣令同一個反應?人生真是一個試煉場,我記得漂亮國有個綜藝節目,將一個人放在監獄裡,然後設下圈套,讓這個人認為不得不將某人推下樓才能解決問題,結果幾乎百分之百的人都選擇殺人滅口。我個人覺得這個節目描述的是真理,一個人是否會犯罪或犯錯不在於此人道德高尚與否,而在於是否置身於犯罪是對自己較為有利的場景。而大陵縣縣令被置於這種人生極限的場景中,他做了他的選擇,隻是他的對手是我,要是其他人的話,也許他可以贏,甚至可以青史留名也未可知,所以我不認同劉宣所提到他可能是我們害死的講法,正確的說法應是他選擇與我對弈,他認為他可以贏我,隻不過後來輸了,所以付出生命的代價,如此而已。
戴縣令正色道;
“先不談匈奴騎卒失蹤一案,本官倒是聽聞有不少商旅失蹤之事,不知道兩者是否有所關聯,因為事情發生不在本官的轄區之內,所以本官也無權派人調查,也許燕縣尉可以去往京陵,中都,鄔縣等處探訪。”
又繼續道:
“王郡守的意思,是要本官派人協助嗎?”
我替燕一回答道:
“那倒不用,我們隻是來祁縣了解是否清楚失蹤匈奴騎卒之事。”
戴縣令奇道:
“不知這位是?”
我站起拱手道:
“在下呂布,是並州刺史丁原大人麾下,這次是因南匈奴侵擾九原縣之事,要將戰報傳至朝廷,路經晉陽縣,受王郡守之托,一起協助尋訪失蹤匈奴騎卒情事。”
戴縣令頷首,也擺手示意讓我坐下,說道:
“原來如此,你若到洛陽,也許有機會見到我的恩師。”
我問道:
“縣令大人的恩師是?”
戴縣令似乎是麵有得色,說道:
“現任河南尹王允。”
我恭敬回答道:
“原來是王允大人,在下對其也仰慕已久,此去洛陽,也想有機會的話就去拜見王大人。”
戴縣令喜道:
“若如此,那一事不煩二主,我有手書一封,不是什麼要緊事,麻煩你帶給家師,以慰本官思念之情。”
我趕緊拱手道:
“在下舉手之勞,敢不從命。”
戴縣令摸摸他頷下胡須,嗬嗬一笑,讓縣丞去取書信,他繼續說道:
“那既然你們是探查失蹤匈奴騎卒之事,我聽聞商旅說在大陵縣發生戰事,不知是否與此事有關?”
我趕緊瞎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