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就是起死回生,不要解釋的那麼科學好不好?
總之,秦明在幾人心裡的形象再次拔高。
秦明最後幫荊軻體內的內力重新運轉。
身為一名頂尖高手,即便不需要什麼藥物。
僅憑內力運轉所吸收的天地靈氣,便能夠慢慢恢複身體的傷勢。
更可況荊軻體內還有秦明留下的一縷真氣。
這可比任何靈丹妙藥都好使......
荊軻與李牧有著本質不同。
李牧雖然在另一個世界的曆史上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但縱觀華夏千年將星璀璨,他的聲名在名將如雲的曆史長河中並不算顯赫......
他的成就源於實打實的武將生涯。
李牧不僅在北擊匈奴時以誘敵之計創下殲滅十餘萬騎的戰績。
抗秦時又以弱勝強多次擊退秦軍,是趙國後期軍事支柱。
其影響力更多體現在具體的戰術謀略與保境安民的務實之功上,屬於“以才略立世”的傳統名將形象。
而荊軻的“成名”卻與李牧截然相反。
他本為江湖遊俠,因刺殺秦王的壯舉被載入史冊。
僅憑“圖窮匕見”的死亡瞬間便被定格為傳奇。
行刺失敗與否已不重要,他“士為知己者死”的決絕姿態。
讓“荊軻”二字超越了個體身份,成為重然諾、輕生死的遊俠精神符號。
荊軻刺秦這種以犧牲生命為主的悲劇性英雄敘事,使其在文化層麵的傳播力與情感共鳴度遠超李牧。
李牧是史書裡的“能臣良將”,荊軻則是個人英雄,以“義”字當頭的典型......
太子丹:荊軻,好兄弟!你去把嬴政乾掉!
荊軻:好嘞!
簡而言之。
李牧的價值在於曆史維度的“實用之功”。
荊軻的光芒卻源於文化層麵的“精神之光”,二者因成名路徑的差異。
所以在後世的影響力維度上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重量......
還是那句話。
物以稀為貴......
不過,秦明雖然把荊軻給救回來了。
卻也不想就這麼讓他舒服安穩的活下去。
畢竟,逞英雄這件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剛才我說過,荊軻的腦組織雖然沒有完全壞死,但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傷......”
秦明頓了頓繼續說道。
“所以,荊軻可能在醒來後失去一些記憶......”
聽秦明這麼說,蓋聶鬆了口氣道。
“能撿回一條命已經是他的幸運了,至於失去記憶這件事對他來說或許是件好事......”
秦明點了點頭。
“我大哥他不知道這件事吧?”
蓋聶回道。
“荊軻在鹹陽宮的時候,確實是已經‘死了’......
不過大王的表現有些反常......”
“嗯?”
秦明疑惑的看著蓋聶,很明顯是在問他大哥哪裡反常了。
蓋聶仔細回憶了一下,然後才開口道。
“按照在下對大王的了解,他應該對荊軻這一類的刺客不會有任何的情緒反應才對。
然而在荊軻主動求死的那一刻,大王他明顯有一絲驚訝的情緒。
似乎...大王的本意是想饒荊軻一命?”
最後這句猜測,蓋聶甚至都覺得有些荒謬。
按照蓋聶這麼些年來對嬴政的了解。
嬴政應該不會對荊軻這種小人物有什麼反應才對。
尤其是這種妄圖阻止秦國統一天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