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字子房,出身韓國。
祖父張開地,連任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朝宰相。
父親張平,繼任韓厘王與韓桓惠王兩朝宰相。
從祖父到父卒,時間跨度將近百年.......
可惜,如果不是你父親去世的時候你還是個孩童,或許韓國也不會淪落到被覆滅前的那個樣子。
或許大秦想要拿下韓國也不會那麼簡單......”
說這些的時候,秦明一直在看著張良的眼睛,但他依舊能感覺到此時張良的置於小腹前的左手已經握起了拳頭。
“怎麼?心有不甘嗎?是不是覺得若是你和韓非早生個二十年,韓國就不會那麼容易滅亡了?”
說著,秦明搖了搖頭。
“韓國的結局是注定的,就算給你們二十年也什麼都改變不了。
因為你們差的不是二十年,而是一百多年......”
聽到這裡,張良已經無法直視秦明的眼睛。
他微微抬頭閉上了眼睛,似乎是不想讓秦明看到自己情緒已經無法保持平靜......
秦明的話還在繼續。
“不得不說,你的父親張平確實是一位大才。
五十多年前,韓國就已經呈現衰敗的跡象,你的父親也曾試圖改變韓國的結局。
當時你父親主張減輕賦稅,休養民生,卻因為韓國當時的世家貴族反對而沒有實施......
長平之戰後,大秦展現出了強大的國力,你父親為韓國的未來深感擔憂。
但想改變韓國內部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索性你父親另辟蹊徑,既然無法讓韓國變得強盛,那就讓秦國變得弱小不就行了?
然後你父親便提出了疲秦之計......
雖然這次的計策沒有觸及到韓國那些世家貴族的利益,最後得以實行了。
可惜你父親卻無法看到。
或許也正是因為沒有你父親的親自謀劃,雖然這所謂的疲秦之計得以實行,最後卻還是為大秦添了嫁衣......”
這時的張良已經睜開了眼睛,聽到這裡後,他的眼神中終於控製不住的流露出了濃濃的悲憤與無奈......
三十年前,韓國派水利專家鄭國人名)到秦國說服秦莊襄王大搞水利工程。
意圖以此拖垮大秦的國力。
儘管後來這件事敗露,但仍被當時已經上位的嬴政所支持。
原因與他,隻因為鄭國所修建的水渠完全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鄭國所修建的鄭國渠是打算西引涇水東注洛水。
雖然此舉所消耗的資源非常巨大,時間上也用了十年不止。
但韓國終究還是小瞧了秦國的國力......
當這條鄭國渠修建成功以後,使關中平原四萬餘頃鹽堿地得到灌溉,土壤得到改良,糧食產量大幅提高,每畝產量提高了六倍有餘。
使八百裡秦川從此成為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
鄭國渠不僅為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也為關中地區的經濟繁榮奠打開了門路。
還促進了當地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而且其規劃、設計、施工以及用洪用沙等方麵的經驗,對後世水利工程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總而言之,秦國不僅沒有被這鄭國渠所拖垮,甚至還大大加快了大秦統一六國的腳步。
當時韓國的這次疲秦計劃被揭露時,這鄭國渠差點就被叫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