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著梅瓶的布也朽了,難怪當時會摔碎了。
小心打開布包,露出一個三四十公分長的青白色花瓶,居然還有個蓋子。
原身的師傅說過,有蓋子的梅瓶一般是作為酒器使用的。
梅瓶肩上畫纏枝花葉一周,腹部畫纏枝蓮花加飾蓼花,器腹外壁近底邊處畫有六折枝蓮花,原身跟隨師傅學了那麼多年的雕刻,這些花紋大多上手畫過。
看看底部,白色偏黃,並沒有什麼款識。
還有些黑色和褐色的斑點,看上去有點臟,周知用指甲摳了摳,卻沒有摳下來。
周知有點奇怪,這下麵也沒寫著什麼‘大明永樂年製’的底款,怎麼就能肯定是永樂年的青花梅瓶呢?
翻來覆去的看了一會,也沒看出什麼。
將自己擦頭發的速乾毛巾找了出來,仔細把這親爹說價值四千萬的永曆青花梅瓶擦拭一遍,又穩穩的將其放進書櫃的最下一層。
這玩意到底值不值那麼多錢,周知完全不懂,隻是覺得似乎挺漂亮的。
打開圓包裹,一個烏沉沉的香爐顯現在眼前;
看著這個其貌不揚,式樣簡單的香爐,周知很是懷疑,它真的如親爹所說的能值一千多萬?
宣德爐,周知是認識的,隻是是在迅哥兒的小說裡認識的,書裡說趙秀才和洋鬼子跑到尼姑庵裡去革大清的命,把觀音娘娘麵前的宣德爐革走了。
現實中還是第一次見到,烏沉沉的香爐麵上還有片片暗淡金光,手電照上去亮閃閃的,也不知是什麼材料,銅不像銅,金不像金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翻了個個,見爐底有六個大字‘大明宣德年製’,這幾個字倒是挺精致典雅,想必當年操刀的師傅也是個中高手,順手稱了稱,1.27公斤。
拿起速乾毛巾擦了擦,把這爐子放在了電腦桌上,想想有點不妥,還是收到了書櫃裡。
處理完這兩件親爹念念不忘的古董,看著地下一堆袁大頭,周知有點興致缺缺。
曾經滄海難為水,一百多斤金子都見過了,哪有功夫去數這堆黑黢黢的大頭。
乾脆找了個小一點的收納盒,一盒一盒的稱了倒進收納箱。
最後一彙總數量,居然有74公斤之多,拿了十塊袁大頭放電子秤上看了看,有0.26公斤,那這些袁大頭大約有2850塊左右。
按現在兩塊五一個,也隻值七千來塊錢,就這點?
不過穿越前聽說有些袁大頭能值十多萬,先留著吧。
周知懶散的把收納箱推到角落,計劃著要是沒錢就去銀行換幾個大頭。
這玩意民間存量大,去換幾個沒人注意,但大黃魚他不敢,估計會被人問來問去、刨根問底。
興奮勁過了的周知,躺在床上慢慢睡著了。
第二天一早,周知去火車站買了回臨安的車票,要到下午才有車。
乾脆去看看迅哥兒的故居,話說他姓周,自己也姓周,家裡有沒有點親戚關係呢?
都是姓周的會稽人,祖上怎麼也會有點點瓜藤親吧?
在迅哥兒的紀念館裡遊蕩了兩個小時,見到很多年輕人也在遊覽。
周知感觸頗深,這種地方放在後世,大多是學校組織去遊覽,很少有孩子會自己來這些地方。
不過他對迅哥兒當年花了三根“大黃魚”買了一套小四合院頗感興趣,迅哥兒有的我也想有……。
等掙到了錢彙點回來給原身老爹買個四合院,或者買幾個也可以,若將來有機會回去,住進自己的四合院裡,那日子才叫一個舒坦。
一路天馬行空的想著,抬頭見到一個郵電所。
喜歡穿越七九,我要娶祖孫三代的女神請大家收藏:()穿越七九,我要娶祖孫三代的女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