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縣市的辦事處有些寒酸,連帶李文華和鄭猛在內;、
總共也隻有四個員工,另外兩個員工都是在本地招聘的;
一個負責財務的會計,一個負責雜務的辦公室人員。
不過周知還是笑容可掬的和兩位員工聊了聊;
財務人員張永鳳,這是一個四十五歲的大姐;
從原單位提前退休了,將崗位讓給了女兒。
退休後無事可做,又年紀輕輕的;
正好碰到辦事處招聘財務人員,就應聘上了。
周知想起親爹說過的一件事,笑著問道:“張大姐,你女兒頂職的時候,多少歲了?”
1986年,是國企職工們可以將自己工作崗位,傳給子女的最後一年。
在這一年內,誕生了無數的十五六歲的國企職工。
周知的親爹,和很多同事歲數相同,但人家的工齡比周榆生高出了五六年,工齡工資都要比周榆生高出幾塊;
後來,國家重視學曆,這一批還在讀初中就輟學頂職的人;
除了少數在工作之餘繼續學習提升的外,其實過的都不是太好;
由於學曆限製,好的崗位輪不到他們,升職晉升也輪不到他們;
家長們當時狠狠心,將自己的工作交給那些未成年的子女,這也算是拔苗助長了吧。
張永鳳說道:“今年剛滿17歲。”
“我聽說頂職的人要滿18周歲,才能頂職嘛。”李文華有些好奇的問道。
張永鳳笑道:“找熟人去派出所,把年紀改了就行了。”
見到周知有些詫異的眼神,又補充道:“大家都這樣做,又沒人去管。”
周知笑道:“那退休不是要推後幾年了?”
“晚退休好呀,可以多拿幾年全工資。”
周知嗬嗬笑了起來,沒想到現在的人,精神麵貌是這樣的,願意多乾幾年再退休;
可是將來時代不同了,延遲退休的消息才出來,網上就哀嚎聲一片;
誰都不願意多乾幾年,都想到點就退休,能提前更好;
尤其是70年代年代這一批人。
隻是這事不好說,笑了笑,看向另外一個負責辦公室雜務的女同誌何躍華;
這位女同誌年紀不大,不過才20歲;
高考落榜三次,不想再考;
辦事處租的房子,正好是她父親單位的;
他父親又是單位辦公室的一個小領導,和李文華辦理交接手續時;
李文華多問了一句滄縣市報社的地址,細問之下得知辦事處要招聘辦公室內勤;
就舉賢不避親,把自己女兒推薦過來了。
李文華也沒啥麵試經驗,覺得這何躍華字寫得挺好,五官清秀,就錄用了。
隨便聊了幾句家庭情況後,周知想起這滄縣是一個非常牛批的地方;
便問道:“張姐,聽說大刀王五是你們這的人?他的後輩子弟還練不練武?”
張永鳳笑道:“他後輩子弟練不練武就不知道了,但滄縣現在還在練武的人挺多的。周董,你想學武術啊?”
這時,全國上下皆學武術、都練氣功,早晚鍛煉的人群中,不是練武就是練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