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有些好笑,這是求名不求財啊。
哎,也是可以理解的。
現在的知識分子都是這樣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知識分子不僅求名更要求財。
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風骨,早就沒有幾個人還有了。
周知點點頭笑道:“這完全沒問題,也是應該的,畢竟人家真的花費了很多精力幫劇組找來了史料,這能幫我們省很多的時間。”
朱仲禮笑道:“那我就能向他們交代了。”
“朱導,我在香江的時候,聽一個去過非洲朋友說,科尼亞帕泰島上有鄭和船隊水手的後裔。”
“啊?科尼亞帕泰島上有鄭和船隊的水手後裔?這是真的?”
朱仲禮是真的吃了一大驚。
“嗯,還是島上的居民自己說的。我那朋友說,在島上有我們漢族風格的圓頂墓葬,一些殘留的墓碑上,還發現‘大明’‘宣德’等漢字;
還在一些人家裡,見到底款是大明宣德年製的青花瓷碗,和一些青花瓷碎片,你在寫劇本的時候,可以把這裡作為一個拍攝地點。”
這話把幾人都聽得愣住了。
過了好一會,朱仲禮才問道:“周董,你那朋友現在是在香江嗎?能不能找他了解一些更詳細的情況?”
周知哪來的這麼一位朋友?
隻不過是他心血來潮,想起這件後世在網上比較熱鬨的事,又和海上絲綢之路有些關聯,這才告訴了朱仲禮;
無中生友達成效果之後,道具人就該消失了。
攤攤手說道:“去年,這家夥說是要去津巴布韋,結果,到現在也沒有聽到過他的消息。”
朱仲禮一怔,忙說道:“不好意思,周董。”
周知不在意的擺擺手,“沒事,朱導,有些人就是這樣的,或許過上兩年又能聽到他的消息,或許過上二十年你也不會再聽到他的任何消息。”
那個長著青春痘的青年,有些激動的問道:“周董,如果你那個朋友說的都是事實,那就應該組織一支考古隊去科尼亞進行考古。”
周知笑道:“這是上麵考慮的事,如果我們帶回了真實的影像,相當於變相證明了這個事實。”
朱仲禮說道:“小路,周董說的對,有了影像資料就能說明一些情況了;現在國家哪裡有錢去科尼亞考古,國內還有多少墓葬等著他們去考古呢。”
青春痘.路,目光灼灼的看著朱仲禮問道:“朱導,要是去科尼亞帕泰島拍攝時,能不能帶上我?”
朱仲禮有些糾結,說道:“等台裡給<海上絲綢之路>立了項再說吧,這項目一時半會還開展不了;
對了,這事我得去和京城曆史係的主任說一下,讓他們從史料中找一些旁證。”
周知指了指桌上的電話,說道:“朱導,彆跑來跑去的了,打電話過去說吧。”
朱仲禮也不推辭,從隨身帶著的提包中拿出一個棕色塑料殼的小電話本;
翻了翻,提起電話打了過去,把周知剛才說的情況一說;
對方很是驚訝,又問了幾個細節,朱仲禮就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