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按騎兵、刀盾兵、長槍兵、火銃兵、炮兵混編。
設置讚畫司、後勤司、裝備司等相應機構,外加醫護、斥候、警衛等輔助兵種。
整個禁軍,可暫編成三個作戰師。
步、騎兵為主,輔助兵種次之,往後訓練及作戰中探索,找到最合理匹配值。
百戶為最基層單位,人數可在120170人之間。
三個作戰總旗組成一個百戶,外加夥夫班、傳令兵、文書等。
每個總旗可匹配3至5個小旗,每個小旗標配10人,包含兩名正副小旗官。
炮兵方麵,則根據紅夷炮、大型佛郎機類彆,以每個小旗操控一門火炮為準。
如果往後條件允許,還可新設置單獨的炮兵旅或炮兵團,甚至炮兵師。
按此模式下來,5萬人當中,輔助兵種約7000人,作戰兵卒約人。
一個作戰師近士兵,與後世甲種師相當。
為便於區分,就不搞這個時代什麼騰驤、武驤、飛熊、虎豹之類的名稱了。
各級一律以數字編號命名,這樣更加通俗方便。
具體細節一步步摸索,起步階段需多方麵考量,方向上應該大差不差。
這些想法,主要為向火器化、正規化靠攏。
當下大明火器技術,尚未明顯落後於西方,隻要向前衝一衝,便能與世界同步,乃至超越。
崇禎身為穿越者,有信心將幾十年後的空心方陣、排隊槍斃等理念提前,紙包彈容易解決,隻有大炮麻煩點。
當然,這個時代不是沒有牛人,隻要適當點撥,再提供研究環境,實現開花炮彈,僅為時間問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硬件方麵先就這樣了。
除此之外,還有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軍心與紀律。
20世紀華夏偉人曾經說過,官兵思想才是製勝法寶。
偉人那支軍隊,初期沒有軍餉,吃不飽穿不暖,武器還多半靠繳獲,很多時候餓著肚子打仗。
然而,即使長期處於劣勢,爆發出的戰鬥力卻十分驚人,軍民魚水,平民百姓無不竭力擁護。
偉人軍隊經曆一個個挫折,最終推翻三座大山,華夏得到新生。
有此成就,最關鍵其中一項,就是將支部建立在基層。
士兵知道為誰而戰,那種士氣與信仰,隻需稍作戰前動員,再一聲令下即可!
於是,擁有兩個記憶的崇禎,也就虛心借鑒了。
從百戶層麵起,往上各級均設置訓導官製,類似於後世指教))導員及政委。
當然,訓導官需要一定文化底子,而那些監軍就是不錯人選。
閹人依附於皇權,失去皇帝寵信,就什麼都不是。
太監凡有職務者,很多都在宮裡讀過書,理論上更適合,也更忠於皇帝。
屆時自己引導灌輸一番,慢慢也就成水到渠成,這也是數天前考慮問題時,得出的最佳方案。
至於總讚畫,得給盧象升那兒的楊廷麟留著。
曆史上楊廷麟有文天祥之風,隆武時期還當上兵部尚書,十足主戰派,盧象升的很多作戰部署,都由此人策劃,乃不可多得的參謀長人選。
停筆想了想,暫時就這些了。
待明日與兩位後起之秀見麵,再作以細化,要想燎原,就得擦出火花,締造出星星之火。
這一晚崇禎睡得很香,夢見一望無際的遼東平原。
原野上萬馬奔騰,旌旗招展,自己領著軍隊激烈衝鋒;還看到了大海,海麵時而陽光燦爛,時而巨浪滔天。
仿佛自己身著金甲,手舉鋼刀,撕心裂肺高呼朝敵艦開炮......
喜歡重生大明1635請大家收藏:()重生大明1635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