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梁廷棟這麼一說,李弘濟覺得除開舒爽外,多多少少還是有點自慚形穢。
自己享樂大半輩子,先祖李文忠風采一點沒繼承,還好大兒子不錯,當初自己又受不了建奴的黃金白銀,心甘情願給通州魏家等資敵商人保駕護航,不然也到不了今天這一步。
不管怎麼樣,箭在弦上,已不得不發,抬起鷹眼掃視全場,目光定格在劉澤清身上。
李弘濟沒與劉澤清謀過麵,李祖述趕忙說道:
“父親大人,此乃山東劉總兵是也!”
“下官見過臨淮侯!”劉澤清雙手作揖。
“劉總兵客氣!”李弘濟作出一副禮賢下士,朝劉澤清回了個禮。
“父親大人,劉總兵於昨晚抵達天津,我軍如魚得水,可保南下之路無虞!”
“甚好,不知劉總兵所帶戰船幾何?兵卒幾何?”
“回侯爺,下官戰船一百三十六艘,水軍一萬三千餘,步卒六千餘,共計兩萬出頭!”
“妙也,述兒是否將銀兩發放劉總兵勞軍?”
“孩兒天亮前已經辦妥!”
說完,李祖述瞥了劉澤清一眼,之前說好到天津就給二十萬,結果特麼一來就張口要三十萬,為避免節外生枝,李祖述毫不猶豫給他了。
這家夥號稱超過兩萬人,經部下暗中清點,實際最多一萬五,當中戰船破破爛爛,有些船還是一般民船,看來大明軍隊到處都差不多,沒辦法,管它好壞,盟友多多益善。
不過李祖述顯然不敢把退路完全交給劉澤清,以往收攏的水軍、民船等都被布於南城牆水門一線,還增派數千步卒布防於河道兩側,後路實在太重要了。
“諸位,既然朱皇帝前來,我等不迎一迎恐有失禮數,李兄,我等還是上城牆去吧。”
徐允禎拱手,既有幾分調侃又顯得有點心急,誰叫已經逼上梁山了呢,窩在屋裡簡直太難受。
“好,爾等按籌劃各守各門,上城牆!”
“遵命!”
......
李弘濟披著披風,在西城牆吹了一個多時辰的風,城外數裡處終於出現滾滾煙塵。
大軍於城西約莫五裡停住腳步,不一會兒多處升起嫋嫋炊煙,幾隊探馬肆無忌憚地來往於城牆百餘丈外,看樣子對天津城很是輕蔑。
“侯爺,官軍探馬甚是囂張,何不發幾炮滅滅威風。”
陳演拱手,在李弘濟身後諂媚地進言。
李弘濟側過頭瞄了他一眼,一群文官懂個鳥,根本沒回應他。
陳演、楊士聰一流在京師時地位自然高貴,可惜宮變未得逞,出了京師後重要性就沒那麼強了,隻不過叛軍仍需要文官及南方士紳撐腰,李弘濟拿這群書呆子也毫無辦法。
“報...”
“報...”
兩隊傳令兵從城牆不同方向一前一後趕來。
“稟侯爺,拱北門出現敵軍,所部不詳,兵卒一萬上下,止步於城牆七裡開外...”
“稟侯爺,定南門出現敵軍,乃孫應元統領,人數不足一萬,正於城外不足五裡埋鍋造飯!”